题潼关楼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旅行者在雨后遇见晴朗,于津楼上暂作停留。
山势雄伟,如同护卫着三辅地区,关门扼守着九州的咽喉。
河流顺着陕州的道路蜿蜒而去,渭河环绕着华阴县流淌。
傍晚时分登高远望,眼前风烟弥漫,引发无尽的忧愁。

注释

客行:旅行。
雨霁:雨后放晴。
津楼:高楼,此处指津渡的楼阁。
雄:雄壮。
三辅:古代对京畿地区的泛称,这里指长安附近地区。
关门:关隘,此处可能指潼关。
陕路:陕州的道路,古代陕州是重要的交通路线。
河:指渭河。
华阴:地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境内。
向晚:傍晚。
风烟:形容迷蒙的景象,也象征愁绪。
万里愁:无尽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乘凉时的所见所感。开篇"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诗人途经潼关,在一场春雨过后的清凉中,停下马匹,在津渡附近的楼阁里小憩,以避炎热。

接下来"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通过对山势和关隘位置的描述,展现了潼关的地理险要。三辅,即长安附近的三座重要城堡,而潼关又是关中之首,扼守着通往九州(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九个区域)的要道。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一句,则描写了潼关附近的地理特征。陇水自陕西流淌而下,环绕着华山的华阴县,而后汇入黄河。这些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共同构筑了一幅雄险壮丽的画面。

最后"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表达了诗人在日暮时分攀登高处所感受到的情怀。远眺之间,风起云涌,心中泛起无限忧愁。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之美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刻感怀,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6)

崔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集》

  • 籍贯: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hào)(704—754

相关古诗词

赠梁州张都督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辽西作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舟行入剡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