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齐州舜泉

岸有时而为谷,海有时而为田,虞舜已殁三千年。

耕田浚井虽鄙事,至今遗迹存依然。

历山之下有寒泉,向此号泣于旻天。

无情草木亦改色,山川惨淡生云烟。

一朝垂衣正南面,皋夔稷契来联翩。

功高德大被万世,今人过此犹留连。

齐州太守政之暇,凿渠开沼疏清涟。

游车击毂惟恐后,众卉乱发如争先。

岂徒邦人知乐此,行客亦为留征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留题齐州舜泉》。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齐州舜泉的历史变迁和其对后人的深远影响。他首先指出自然界的无常,如“岸为谷”、“海为田”,以此引出虞舜的传说,强调舜的高尚品质即使经过三千年的时光,其遗迹仍然存在,象征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接着,诗人描述了舜泉的凄凉与神圣,寒泉旁的哭泣和山川的云烟,烘托出一种庄重和哀思的氛围。随后,诗人赞美舜的功德,以及他治理国家的和平景象,贤臣如皋夔稷契相继辅佐,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连过客也为之驻足。

齐州太守在政事之余,不忘民生,疏浚渠道,让清泉得以流淌,这一举措受到民众和游客的喜爱。诗中通过“游车击毂”和“众卉争先”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人们游玩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舜泉美景的热爱和对地方官员的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寓言了政治清明、人民幸福的主题,展现出欧阳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留题镇阳潭园

官虽镇阳居,身是镇阳客。

北园潭上花,安问谁所植。

春风无先后,烂漫争红白。

一花聊一醉,尽醉犹须百。

而我病不饮,对花空叹息。

朝来不能归,暮看不忍摘。

谓言花纵落,满地犹可席。

不来才几时,人事已非昔。

芳枝结青杏,翠叶新奕奕。

落絮风卷尽,春归不留迹。

空馀绿潭水,尚带馀春色。

疑春竟何之,意谓追可得。

东西绕潭行,蜂鸟已寂寂。

惘然无所依,归驾不停轭。

寓兴诚可乐,留情岂非惑。

至今清夜梦,犹绕北潭北。

形式: 古风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

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

今年得疾因酒作,一春不饮气弥劣。

饥肠未惯饱甘脆,九虫寸白争为孽。

一饱犹能致身患,宠禄岂无神所罚。

乃知赋予分有涯,适分自然无夭阏。

昔在洛阳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

到今年才三十九,怕见新花羞白发。

颜侵塞下风霜色,病过镇阳桃李月。

兵闲事简居可乐,心意自衰非屑屑。

日长天暖惟欲睡,睡美尤厌春鸠聒。

北潭去城无百步,渌水冰销鱼拨剌。

经时曾未著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

官荣虽厚世味薄,始信衣缨乃羁绁。

故人有几独思君,安得见君忧暂豁。

公厨酒美远莫致,念君贳饮衣屡脱。

郭生书来犹未到,想见新诗甚饥渴。

少年事事今已去,惟有爱诗心未歇。

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

形式: 古风

罢官后初还襄城弊居述怀十韵回寄洛中旧寮

路尽见家山,欣然望吾庐。

陋巷叩柴扉,迎候遥惊呼。

儿童戏竹马,田里邀篮舆。

春桑郁已绿,岁事催农夫。

朝日飞雉雊,东皋新雨馀。

植杖望远林,行歌登故墟。

夙志在一壑,兹焉将荷锄。

言谢洛社友,因招洛中愚。

马卿已倦客,严安犹献书。

行矣方于役,岂能遂归欤。

形式: 古风

获麟赠姚辟先辈

世已无孔子,获麟意谁知。

我尝为之说,闻者未免非。

而子独曰然,有如埙应篪。

惟麟不为瑞,其意乃可推。

春秋二百年,文约义甚夷。

一从圣人没,学者自为师。

峥嵘众家说,平地生崄巇。

相沿益迂怪,各斗出新奇。

尔来千馀岁,举世不知迷。

焯哉圣人经,照耀万世疑。

自从蒙众说,日月遭蔽亏。

常患无气力,扫除浮云披。

还其自然光,万物皆见之。

子昔已好古,此经手常持。

超然出众见,不为俗牵卑。

近又脱赋格,飞黄摆衔羁。

圣门开大道,夷路肆腾嬉。

便可剿众说,旁通塞多歧。

正途趋简易,慎勿事岖崎。

著述须待老,积勤宜少时。

苟思垂后世,大禹尚胼胝。

顾我今老矣,两瞳蚀昏眵。

大书难久视,心在力已衰。

因思少自弃,今纵悔可追。

戒我以勉子,临文但吁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