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谈兵曾向岳阳楼,自谓书生胜虎头。
归卧故山怜海目,鱼花春截大江流。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寄岑金纪(其一)》。诗中以“谈兵曾向岳阳楼”开篇,透露出诗人曾经在岳阳楼谈论军事策略的经历,自认为书生的智慧胜过勇猛的将领。接着,“自谓书生胜虎头”,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军事策略的理解和自信。
“归卧故山怜海目”,表达了诗人回归故乡后,对大海的深情与怜悯,可能寓含着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最后,“鱼花春截大江流”,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江面上鱼跃花飞、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自豪,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亦作池塘学养鱼,青青桑叶映蓬庐。
何须老母哀长剑,自有真人识素书。
天涯萧瑟又逢秋,不待霜飞已白头。
明月何曾知客恨,黄花只是笑人愁。
三闾苗裔有诗篇,哀怨千秋莫与传。
行尽江南与江北,知音人在竹林边。
高柳垂垂拂晓空,愁心多半与天风。
羲皇以上何曾没,总在先生梦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