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莺声又在鸡声外,老不胜官只住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景象。首句“竹树藏山石作门”,以竹林和树木掩映着山石,仿佛山石成了进入这自然之美的门户,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幽静的氛围。次句“鱼矼水带洗花痕”,通过鱼儿游动的水道,带走了花瓣留下的痕迹,展现了水的灵动与自然的和谐。第三句“莺声又在鸡声外”,巧妙地将黄莺的啼鸣与鸡鸣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秩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独特感受。最后一句“老不胜官只住村”,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归隐之心,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不详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殊乡春色不曾浓,才力新兼病思慵。
一枕清风闻格磔,半瓶香雪浸苁蓉。
睡足白云窝,行吟青草坡。
夕辉流月屐,空翠湿烟蓑。
对月不饮酒,何以陶吾生。
明辉散空白,照我千载情。
泠然辄忘寐,但觉风露清。
寒蛩杂群籁,天地皆秋声。
流光不可驻,长江终夜鸣。
酒尽月欲堕,浩歌倚层城。
蓟北文章客,风流迥不群。
潮声秋别梦,月色夜留君。
三峡吞秦树,千峰抹楚云。
形骸捐水石,来往更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