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常宁黄令洒然堂

叔度万顷陂,清浊谁能料。

割鸡用牛刀,吾亦寄一笑。

示我林下诗,笔力勇奔峭。

故知才者心,玩好必同调。

岑岑青玉竿,千百壮非少。

清风扫埃尘,日影金色照。

环墀发寒泉,霜剑初脱鞘。

枕流不枕石,俯仰穷听眺。

上堂梵呗声,空寂总众妙。

兹亦忘言徒,领理会其要。

翔禽竟来集,狐猿远相啸。

不作问鵩翁,刻意湘累吊。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令洒然堂的环境与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堂内堂外的景色与情感。首句“叔度万顷陂,清浊谁能料”以叔度(即东汉名士孔融)的万顷之陂起兴,引出对洒然堂清雅环境的赞美,暗示这里的环境如同叔度之陂,无论清浊,皆能让人感受到宁静与超脱。

“割鸡用牛刀,吾亦寄一笑”运用比喻手法,将洒然堂的环境比作“牛刀”,而“割鸡”则象征着日常琐事,表达了在如此高雅的环境中处理平凡之事也能感到满足和愉悦的心情。

接下来,“示我林下诗,笔力勇奔峭”点明了黄令所展示的诗歌,笔力强劲,富有峭拔之势,暗示了黄令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的才能,在文学创作上也同样出众。

“岑岑青玉竿,千百壮非少”描绘了洒然堂周围的自然景致,青玉般的竹竿挺立,千百竿竹,壮丽非凡,营造了一种清幽而壮美的氛围。

“清风扫埃尘,日影金色照”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静与明亮,清风拂过,扫去尘埃,金色的日影洒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温暖。

“环墀发寒泉,霜剑初脱鞘”描述了洒然堂周围泉水潺潺,如同初出鞘的霜剑,既冷冽又充满生机,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

“枕流不枕石,俯仰穷听眺”表达了诗人对洒然堂环境的喜爱与欣赏,仿佛在流水旁静坐,而非石上,无论是俯视还是仰望,都能尽享这里的美景与宁静。

“上堂梵呗声,空寂总众妙”描绘了洒然堂内的宗教仪式或音乐表演,梵呗之声悠扬,空灵寂静中蕴含着各种美妙,体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验。

“兹亦忘言徒,领理会其要”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感悟,认为言语难以完全表达这里的意境与情感,只能通过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来领会其精髓。

最后,“翔禽竟来集,狐猿远相啸”描绘了鸟兽在洒然堂周围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翔禽聚集,狐猿相啸,一派和谐共生的景象。

“不作问鵩翁,刻意湘累吊”则以典故结束,表达了诗人不愿像屈原那样因政治失意而忧郁,而是选择在洒然堂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洒然堂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十月一日

十月西北风,肃肃天雨霜。

节物感人多,客子心内伤。

心伤鬒发变,引领望故乡。

故乡多乔木,丘垄生白杨。

柏叶自宜翠,草根今已黄。

旦思归阳陂,暮忆栖后冈。

况此佳辰朝,都邑事有常。

平明重城开,车马如飞翔。

贵贱同一丘,蒿艾连石羊。

恸哭朔风悲,一豁沉痛肠。

奈何守微禄,局促限一方。

隳官固非孝,捧檄固已狂。

黾俛聊自抑,涕流浩沾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吹台

梁王游赏地,乔木空白云。

无复歌吹响,况乃麋鹿群。

梵刹拟化出,山河如绮分。

北望十二衢,佳气正絪缊。

贤者而后乐,固如孟轲云。

感此多远怀,因之濯尘纷。

闻君已先我,携手皆能文。

置酒临沧流,披窗溯南薰。

由来登此台,寂寞谁独闻。

慷慨作歌诗,怅然哀古人。

千载岂不辽,忽如波沄沄。

适意正在饮,无为惜酣醺。

形式: 古风

送欧阳永叔留守南都

白水帝旧里,大火天明堂。

王都异丰镐,原庙崇高光。

毕命继三后,商邑正四方。

保釐自古贵,佥曰朝论昌。

前旌鸟隼旟,左佩麒麟章。

阨途乱铙吹,先路交壶浆。

风物盛山东,令人忆游梁。

缅然严邹徒,赋笔尝慨慷。

废池扫清冷,旧苑开荒凉。

终留相如坐,一伴凫雁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竹床

炎光裂厚地,江汉如燖汤。

闭户乐甘寝,婉娈在一床。

问我何独尔,爱此编竹光。

侧身照琬琰,热手循雪霜。

有时万里梦,倏往浮湖湘。

遂令傲轩冕,弥日慵下堂。

昔闻负暄老,意欲夸天王。

我亦悲世人,触热趋道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