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床

炎光裂厚地,江汉如燖汤。

闭户乐甘寝,婉娈在一床。

问我何独尔,爱此编竹光。

侧身照琬琰,热手循雪霜。

有时万里梦,倏往浮湖湘。

遂令傲轩冕,弥日慵下堂。

昔闻负暄老,意欲夸天王。

我亦悲世人,触热趋道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竹床的喜爱与沉醉,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世事的感慨。诗中以“炎光裂厚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酷热的景象,与后文的竹床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竹床的清凉与舒适。

“江汉如燖汤”,将江汉比作滚烫的汤水,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炎热。而“闭户乐甘寝,婉娈在一床”,则表达了诗人选择在家中享受宁静与凉爽,远离外界的喧嚣与酷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问我何独尔,爱此编竹光”,诗人自问为何如此钟情于竹床,是因为它散发出的竹子特有的光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侧身照琬琰,热手循雪霜”,通过对比,强调了竹床的凉爽与舒适,仿佛置身于冰凉的玉器与雪霜之中,让人感到身心的愉悦。

“有时万里梦,倏往浮湖湘”,诗人偶尔会在梦中畅游万里,飘荡在湖湘之间,展现了竹床给予他的自由与想象的空间。而“遂令傲轩冕,弥日慵下堂”,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宁愿沉浸在竹床的清凉与宁静之中,享受生活的简单与自在。

最后,“昔闻负暄老,意欲夸天王”,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希望像他们一样,远离尘嚣,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亦悲世人,触热趋道傍”,诗人对现代人追逐名利、忽视内心感受的现象表示同情与悲哀,呼吁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清凉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竹床的喜爱与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南窗诗(其一)

习静觉自逸,养恬遂忘俭。

始知一席安,不比千乘忝。

微风触乔木,清气袭珍簟。

心空物莫喧,神超梦无检。

簟瓢敢望回,弦歌欣与点。

彼哉晋楚富,吾道安用慊。

形式: 古风 押[俭]韵

南窗诗(其二)

抱书南窗下,日午天光亮。

阴阴夏木长,翙翙巢禽鬯。

因之省疏慢,亦喜就閒旷。

散帙寄忘怀,曲肱从所尚。

临文眩今古,抚事杂欢怅。

劳形竟何为,有心得非妄。

释卷忽自娱,收视已神放。

远从华胥游,却立钧天上。

万缘倏皆空,至乐了无状。

悲哉俗学徒,头白迷归向。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登慈佛寺

清溪浅褰裳,嘉树大盈抱。

古寺向百年,地幽景深好。

连峰拱苍翠,秋雨洗穹昊。

客至登高楼,西风动衰草。

雄豪昔未遇,饭粥殆将老。

岂知风云期,草昧及天造。

杖箠城下邑,倾囷载金宝。

良知积困约,固不慰枯槁。

铭勋久犹存,馀烈漫浩浩。

空馀祇树园,常此伊蒲祷。

阶除稍芜没,梁栋乍倾倒。

顾览为徘徊,物化那能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筑室种树

筑室非我乡,种树非我庐。

未尝三年淹,劳力岂不虚。

远嘉叔孙子,去故情若初。

此意人不知,嗟哉贤大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