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周巽所作的《送左子声赴金陵收父骨归葬》。诗中以哀伤的调子描绘了主人公左子声在父亲去世后,前往金陵寻找并带回父亲遗骨归葬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与不舍。
首句“哀哀歌蓼莪”借用《蓼莪》这一篇哀悼父母的诗篇,表达了左子声内心的悲痛。接着,“戚戚左氏子”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进一步强调了他面对丧父之痛的沉重心情。“悠悠感中怀,靡靡去故里”,则描述了左子声在离开家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痛父骨未收,隐忧彻肝髓”两句,直接揭示了左子声此行的主要目的——寻找并带回父亲的遗骨。这不仅是对父亲的尊重,也是对亲情的深刻体现。接下来,“孤舟过金陵,惜别临鹭水”描绘了左子声乘船前往金陵的场景,以及在离别之际,面对鹭水的不舍之情。
“岸柳情依依,江波寒瀰瀰”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岸上的柳树似乎也在表达着对左子声的不舍,而江面上的寒波则象征着内心的寒冷与孤独。最后,“旅榇几时归,山中白云起”表达了左子声对于何时能将父亲的遗骨安葬于家乡的深切期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亲人深沉的爱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