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上平江徐侍郎五首(其三)

双旌来自日华边,帝遣衔恩下九天。

膏泽已周家十万,道途不叹驿三千。

封疆旧占江湖阔,驩颂新从里巷传。

可是圣朝私此地,教将和气作丰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双旌从遥远的日边而来,皇帝派遣它带着恩典降临人间。
朝廷恩惠已经惠及十万家庭,道路上不再有人感叹驿站的繁忙。
过去的边界曾广阔如江湖,如今欢歌颂德之声从街巷传出。
然而这圣明的朝代特别眷顾这片土地,教导我们用和谐创造丰收之年。

注释

双旌:象征皇帝的命令或使者。
日华边:指遥远的日出之地,可能象征皇恩的源头。
帝遣:皇帝派遣。
衔恩:带着恩典。
膏泽:恩惠、恩赐。
家十万:泛指大量家庭。
道途:道路。
驿三千:形容驿站繁忙,交通频繁。
封疆:古代行政区划,这里指领土。
江湖阔:形容地域广大。
驩颂:欢歌颂扬。
里巷:街巷,民间。
私此地:特地惠及这个地方。
和气:和睦、和谐。
丰年:丰收之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协所作的《代人上平江徐侍郎五首(其三)》。诗中描述了使者带着皇帝的恩典从日边而来,象征着皇恩浩荡。"膏泽已周家十万"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的恩惠遍布广大的区域,惠及十万家庭。"道途不叹驿三千"则描绘了交通顺畅,驿站设施完善,旅途中的辛苦被减轻。接着,诗人提到江山广阔,百姓欢歌颂德,好消息在街头巷尾流传。最后两句"可是圣朝私此地,教将和气作丰年",表达了对朝廷以和谐治理地方,期待丰收的美好愿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皇恩和地方治理的成效,传达了对盛世的歌颂和对百姓福祉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深深关怀。

收录诗词(222)

曾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敦)

  • 号:云庄
  • 籍贯:南丰(今属江西省)
  • 生卒年:?-1173

相关古诗词

代人上平江徐侍郎五首(其二)

汉朝法从让严徐,却数群公总不如。

千载流芳传竹简,一言偃革见囊书。

由来东海传高阁,复见甘泉载后车。

富贵功名两相似,昆丘元自产璠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代人上平江徐侍郎五首(其一)

秋到人间敛曲尘,于门初见矞星辰。

须知宇内风云合,况是天边雨露新。

盛德可容窥底蕴,殊功端自见经纶。

不应久袖安邦手,运指从教转大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代常州请平江郑侍郎

接壤西东似犬牙,一时迎送使君车。

应怜壮岁棠阴在,未觉神京驿路赊。

飞观惯看凉月挂,层楼将见瑞云遮。

当筵莫诉杯行速,两地春光作一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正卿借韵招同社候雨霁访梅次韵

看梅常拟到参横,最爱微霜堕太清。

轻棹幽探烦结约,繁花乱点要晴明。

直须香里同扶杖,莫问尊前几举觥。

谁向诗盟最先歃,定知一座自公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