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其一)

一间茅屋足沈沦,无那虚名转趁身。

记得松风陶氏阁,玉书先下扫除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偶题(其一)》,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以一间简陋的茅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虚名与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间茅屋足沈沦”,描绘了诗人居住在简陋茅屋中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他可能身处困境或不被世人理解的境地。“足沈沦”三字,既表现了环境的简陋,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沉沦与挣扎。

次句“无那虚名转趁身”,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对虚名的无奈与反感。虚名往往伴随着世俗的追逐与压力,而诗人却对此感到厌倦和无力,似乎在说:“我无法摆脱这虚名的纠缠。”

后两句“记得松风陶氏阁,玉书先下扫除人。”则通过回忆陶渊明的松风阁,以及想象中“玉书”(可能象征着高洁的文采或理想)主动清除世俗杂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这里,陶氏阁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而“玉书”则寓意着诗人内心追求的高尚品质和精神自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简陋的现实与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王世贞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虚名的反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偶题(其二)

十里香烟夹路岐,少年争草步虚词。

不知天上原无用,只礼身中一字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余德甫见贻箨冠侑以一绝句倚韵和答

竹萌含露供朝餐,余箨犹堪刘氏冠。

不道道人心死尽,雨来犹作化龙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七年前为在明赋此十绝句今春在明遇余吴阊复出卷索书之时余二人各挂冠久矣因题二绝于后(其一)

当年楚馆咏江篱,忽戴宫花集凤池。

何限幽芳领秋意,于今方是属君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七年前为在明赋此十绝句今春在明遇余吴阊复出卷索书之时余二人各挂冠久矣因题二绝于后(其二)

才谈访旧便欣然,更怯长江浪拍天。

十绝新题挂君壁,似应翻胜子猷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