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阳山庵赠宋禅师

犹记祇园九日游,寒山落叶几经秋。

惭侬十载徒乌帽,输汝一庵到白头。

贝叶飘残来去劫,天花散尽古今愁。

虎溪自此宜联社,为爱高人惠远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匡南枝的《游阳山庵赠宋禅师》描绘了诗人回忆往昔在祇园九日游玩的情景,感叹时光流转,寒山落叶已历多秋。诗中表达了诗人十年来空有乌帽(僧帽)之志,未能如禅师般潜心修行,直至白头才来到这宁静的庵中。他感慨贝叶随风飘落,象征着世事无常,而天花散尽则寓言古今忧愁的消散。最后,诗人表示阳山庵是虎溪结社的理想之地,因为这里有高人宋禅师,能与之共修道业,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体现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3)

匡南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阳山庵次韵答李大

曾从春里踏残红,剥啄禅关一笛风。

茶味恰添钟梵后,诗情遥在水声中。

百年鹤径老松树,三月莺花古佛宫。

剩有苍凉数行字,拟参半偈万缘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七里滩阻风

一棹麋城下,风高浪拍天。

滩头千橹避,沙尾万舟悬。

余霭浮孤鸟,残阳曳暮蝉。

沧江虹贯月,谁问米家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奉母还长沙暮泊城外亲友枉问话至夜分慨然有赋(其一)

五日零丁离虎穴,一家生死此渔舟。

已拌异地埋诗骨,竟有惊魂出逆流。

兵火余生成骇鹿,江湖何处著闲鸥。

严城永夜催歌哭,刁斗声声无限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奉母还长沙暮泊城外亲友枉问话至夜分慨然有赋(其二)

乡关已近意还惊,五月危舟泊岸轻。

六十衰亲归故国,一弯新月冷孤城。

却怜弟妹尝辛苦,久累亲朋卜死生。

百里烟尘竦长夜,艰难何以慰深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