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曲(其二)

碧天霜冷月明多,平澧风交湘水波。

夜夜枫林惊客棹,村村铜鼓和蛮歌。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沅江曲·其二》描绘了一幅秋夜湘沅江边的宁静而富有特色的画面。首句“碧天霜冷月明多”写出了夜晚天空的高洁与寒冷,月光皎洁,映照在冰冷的碧空中,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平澧风交湘水波”描绘了湘水与澧水交汇处,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增添了动态感。

“夜夜枫林惊客棹”转而描绘江边的枫树林,每晚都有游船经过,枫叶婆娑,似乎在轻轻摇曳,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一丝生动与惊奇。最后,“村村铜鼓和蛮歌”则点出当地乡村的特色,铜鼓声声,伴随着蛮族的歌声,展现出浓郁的民俗风情,使得整个画面更具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湘沅江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貌,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罗甸曲贵州道中(其一)

百里驰驱倦,三更梦魂归。

不辞昼夜苦,但使逢春晖。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罗甸曲贵州道中(其二)

山围罗甸国,水绕的澄桥。

桥下东流水,可惜无兰桡。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罗甸曲贵州道中(其三)

寒灯閟孤馆,阴云锁重城。

长夜恒思晓,久雨恒思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罗甸曲贵州道中(其四)

登山千寻梯,下阪九仞井。

雨润衣珠融,风吹鬓毛冷。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