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其十)

池南池北乱蛙声,不问官私处处鸣。

昨夜一犁新雨足,无烦科斗更滋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池塘南北蛙声乱作一团,不论公家私人的田地都在鸣叫。
昨晚刚下了一场透雨滋润,无需再担心蝌蚪繁殖生长的问题。

注释

池南:池塘的南边。
池北:池塘的北边。
乱蛙声:嘈杂的蛙鸣声。
官私:公家和私人的。
处处:各处。
鸣:鸣叫。
昨夜:昨晚。
一犁:一犁耕过的土地。
新雨:新下的雨。
足:足够。
科斗:蝌蚪。
更滋生:再继续繁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池塘两岸蛙鸣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喜爱与融入。"池南池北乱蛙声,不问官私处处鸣"两句,以鲜活的笔触捕捉到了蛙儿在池塘周围自由鸣叫的情景,显示出它们不受世俗功名束缚的自然状态。

接下来的"昨夜一犁新雨足,无烦科斗更滋生"两句,则通过对雨水滋润大地的描写,强调了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一面。雨水如同天然的灌溉,使得万物得以滋养,不需人为的努力便能蓬勃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池塘与蛙声、夜雨与生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活力和自然循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超脱世俗纷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其一)

几处鞦韆愁日暮,一声鶗鴂唤春归。

红稀绿尽寻常事,不用长绳系落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其四)

西畴新买数塍田,便扫空囷俟有年。

欲坐瓜庵吹豆叶,风翻黄浪麦秋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其六)

痴儿插地栽杨柳,杨柳无根插便生。

我亦无根常作客,四年漂泊大梁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陈恬思其叔子思有书斋在山中二首(其二)

嗟我衰迟行老矣,与君生死尚情深。

屈平贾谊何须旧,敬吊先生泪满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