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邻僧昼上人

居止闲相近,临流野色分。

深秋山共见,清夜磬交闻。

静榻移明月,疏帘卷暮云。

相于别有趣,冷淡况同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我们居住的地方宁静相邻,临近溪流,野外景色分明。
在深秋时节,山色与我们一起显现,夜晚清寂,磬声交织入耳。
静谧的床榻上,明亮的月光如影随形,稀疏的窗帘卷起傍晚的云彩。
相伴之间别有一番趣味,更何况是在这冷清而淡泊的群体中。

注释

居止:居住的地方。
闲:宁静。
相近:相邻。
临流:临近溪流。
野色:野外景色。
深秋:秋季深处。
山共见:山色共享。
清夜:夜晚清寂。
磬交闻:磬声交织。
静榻:静谧的床榻。
明月:明亮的月光。
疏帘:稀疏的窗帘。
暮云:傍晚的云彩。
相于:相伴。
别有趣:别有风味。
冷淡:冷清。
况同群:更何况是群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邻近僧人的闲适生活,以及他们共享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首句“居止闲相近”表达了诗人与僧人住所相邻,生活节奏悠闲的特点。接下来的“临流野色分”写出了他们临近溪流,可以一同欣赏田野风光。

“深秋山共见”进一步描绘了季节之美,诗人与僧人在深秋时节共同观赏山景,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夜晚,“清夜磬交闻”,清脆的木鱼声在静谧的夜晚中交织,增添了禅意。

“静榻移明月”写诗人将榻位移到明亮的月光下,显示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疏帘卷暮云”则以窗帘轻卷的动作,暗示着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恬淡交往,以及他们面对生活琐事时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清淡而富有诗意的生活,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田园诗,体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韵味。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明上人

养病孤山下,消摇任野情。

闲门浸寒水,高槛露荒城。

砌月移杉影,岩泉隐磬声。

唯君许来此,相伴老馀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酬闻聪上人春日书怀见寄

景色融融万卉新,潜知青帝又东巡。

阴崖竹树犹攲雪,暖砌莺花已觉春。

吟苦渐惊华发乱,身闲终忌俗流亲。

寥寥此意将谁说,回首禅门有故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江上作

往事那堪问,长江空渺然。

孤城闭残日,荒陇积寒烟。

沙涨中洲阔,潮冲古路偏。

莫疑陵谷事,即目是桑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江上闻笛

夜久闻横笛,寥寥景更赊。

天容垂极岸,月色冷平沙。

静引乡心远,闲惊旅鬓华。

哀音殊未已,可处落梅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