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门谒三忠祠

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又吹起了萧萧的山风,崖门山下,海浪至今还在悲鸣。
荒殿里杜鹃声声啼血,奔波十年的愁苦人,前来拜竭三位忠臣。
既然海水尚被崖门分隔,何以江山没有地界限制异族入境?
舟泊崖门,我也感受到败亡日的艰难,怀着敬畏之心,阅读布满苍苔的碑文。

注释

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南宋末年为抗元的最后据点。
三忠祠: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建于陆秀夫投海处。
萧萧:摇动的样子。
望帝:又名杜宇,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后国亡身死,化为杜鹃鸟,每逢暮春便作哀啼,其声令人痛楚酸恻。
十载愁人:诗人自称。
诗人作此诗时明朝灭亡已十年,故云。
苍苔:青苔。
旧碑:指表彰三忠的碑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的《厓门谒三忠祠》。诗人通过描绘山木摇曳、风声悲凉的场景,引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他提及了望帝啼哭的荒殿和十载愁人拜祭的古祠,暗示了对南宋忠臣英勇抗敌、壮志未酬的哀思。诗人进一步借海水的上下分界,寓意江山虽大,但华夷之别依然鲜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最后一句“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诗人以自身在动荡时局中的感受,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畏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流露出对忠烈事迹的深深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夏日书帐

帘幕风微日正长,庭前一片芰荷香。

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惆怅词

三鼓出门乌夜飞,五更还家星宿希。

水晶楼角几时暖,独坐待君归不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贺新郎.七夕感怀再用前韵

鹊又填桥矣。满长安、千门砧杵,四围云水。

长记常年茅屋下,佳节团圞能几。

有和病、云鬟挥涕。

纵病倘然人尚在,也未应、我泪多如此。

弹不尽,半襟雨。如今剩有孱躯耳。

便思量、故乡瓜果,也成千里。

谁借针楼丝一缕,穿我啼红珠子。

奈又说、春蚕竟死。

嘱付月钩休潋滟,幸怜人、正坐罗窗里。

风乍吼,粉云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