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映红蕖水榭开,门闲乳雀下青苔。
伊人何恋五斗粟,不作渊明归去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翠竹与红莲相映在水面的亭榭旁,门户空闲,只有乳雀轻落在青苔之上,显得环境清幽。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主人的赞美,暗示其不为世俗功名所动,不愿像陶渊明那样为五斗米折腰,选择坚守自我,不随流俗归隐田园。梅尧臣以淡泊的笔触,寓含了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和对主人高尚情操的认同。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
苦苦来招为醉伴,西山不使伯夷清。
汴涨溅溅费挽牵,轻舟难若上青天。
只知乘駃及先去,不意迟留落那边。
山情水思半轩间,试问来居有底闲。
唯有才高方暇佚,无论岁月自能攀。
鸳鸯同白首,相得在中河。
水客莫惊笑,云间比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