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有美堂南望

越邑吴封绣错分,华堂繁吹半空闻。

山峰高下抽青笋,江水东西卧白云。

菊蕊芬芳初应节,松林照耀欲迎曛。

州人不见归时醉,未拟风流待使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越地的郡邑和吴地的封疆交错,华美的殿堂中音乐声半空中回荡。
山峦高低处冒出青翠竹笋,江水东西两侧倒映着朵朵白云。
菊花的香气随着季节初露,松树林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州民们还未等到归期就已沉醉,他们不期待风流之事只为迎接使君的到来。

注释

越邑:越地的郡邑。
吴封:吴地的封疆。
华堂:华丽的大厅。
繁吹:热闹的音乐。
半空闻:声音响彻半空。
抽:冒出。
青笋:青翠的竹笋。
卧:倒映。
白云:白色的云朵。
菊蕊:菊花的花蕊。
芬芳:香气。
初应节:刚刚符合时节。
曛:夕阳。
州人:州里的居民。
归时醉:归期未到已醉。
未拟:不期待。
风流:风雅之事。
使君:指官员或尊贵的客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的《重阳日有美堂南望》,描绘了重阳节登高远望的景象。首句“越邑吴封绣错分”展现了地域特色和华丽的装饰,暗示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次句“华堂繁吹半空闻”则通过音乐声的弥漫,烘托出庆典的盛大。

第三、四句“山峰高下抽青笋,江水东西卧白云”,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峰峻峭、江水悠悠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第五句“菊蕊芬芳初应节”,点明了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菊花的香气与节日氛围相得益彰。

最后一句“松林照耀欲迎曛”,写出了夕阳西下时松林的光影变化,增添了诗意。结尾“州人不见归时醉,未拟风流待使君”,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沉醉和对官员(使君)的期待,流露出一种淳朴的民风和对地方长官的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的风俗和景色,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地方文化的热爱。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哭贾少卿

画旟南度谪长沙,粤海新恩路更赊。

子日鵩来知主去,辰年龙会为贤嗟。

犹多婚嫁先捐馆,无复田园可寄家。

曾是德公推奖厚,一觞何处酹魂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唐彦猷挽词(其二)

旧德推当代,新悲入故乡。

直当冠獬豸,清可濯沧浪。

美研精煤色,文瓯昼茗香。

生平无复见,流涕送幽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唐彦猷挽词(其一)

鲠亮驰名久,孤高进路难。

富文平日业,劝学晚年官。

隧外春江静,林边晓露漙。

唯应坟上土,犹解是芝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夏晚南墅

夏竹侍前楹,凉襟析旧酲。

叠云封日茜,斜雨著虹明。

鱼动池开晕,蝉移树减清。

葭洲烟向暝,凫鹜自相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