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挂梁龙骨经时蛰,井井黄云秋已及。

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

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

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

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

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

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

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祐治平诸故老,身要人扶功未了。

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应笑江湖华发早。

形式: 古风

翻译

梁上的龙骨长久沉寂,秋天的黄云已经笼罩。
连续十天不下雨,百姓并未感到焦急,官员每日饭菜多是蔬菜汤。
天空清澈,云雾飘入,农妇休息,孩子们寻找斗笠准备劳作。
村里的石臼磨出的米粒如云子般细腻,明天市集价格上涨二十倍。
农夫与商贾交谈,常愿官老爷无病无苦。
从此每餐我心满意足,健康地看着母亲跟随乐鼓。
冯翊扶风之地近天宫五尺,严陵隐居之地在哪里呢?
诏书夺走了许多人的言论,皇宫深锁,难以接近。
鸟儿守护巢穴,马驹眷恋槽头,东方人自以为胜过西方。
谁知道秋草间露水滋润,春意盎然,无一丝减少。
有位客人了解情况,忽然笑起来,元祐年间的老人们,还在为国事操劳。
谁能料到,青丝满头的官员守在门前,早生华发引人嘲笑。

注释

井井:形容排列整齐。
蔬湆:蔬菜汤。
澄空:晴朗的天空。
馌妇:送饭给田间劳作的妇女。
村舂:乡村的石臼磨米。
云子:形容米粒细小如云。
元祐:宋朝年号。
青丝:黑发,指官员。
华发:白发,指年纪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诗人通过对汪充之郡守即将迁往严陵任职的描绘,表达了对地方官治理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首句“挂梁龙骨经时蛰”形象地描述了严陵之地的沉寂与荒凉,暗示了前任官员可能遗留的问题。接着写到虽然秋雨未至,但百姓并未感到紧迫,因为郡守节俭,生活简朴。

诗人通过“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描绘出乡村宁静的生活场景,妇女们休息,孩子们寻找斗笠,显示出农事的有序进行。随后,诗人预祝丰收,期待市场价格稳定,表达对民生富足的期盼。

诗中还提到农人与商贾的愿望,希望郡守健康无疾,百姓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接下来,诗人以严陵的历史典故为引,暗指朝廷权力的制约和民间对公正的渴望。最后,诗人感慨世事变迁,指出即使是贤能如汪充之,也难以避免仕途的艰辛,以及早生华发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地方官的期许,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厚的民生情怀。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徐一之客赣上兼简赣守薛象先

清水一段出万壑,越玉五重陈两厢。

美人去作诸侯客,几年薖涧筹行藏。

系舟夷犹暮春堂,细雨冥冥烟树苍。

竹萌梅实尽此觞,别恨岂但山川长。

章贡分流合江水,西风为我送双鲤。

休言相忆强加餐,报道吴帆何日起。

形式: 古风

送郭希吕

我门闭重重,我径阻且深。

梅花独相依,聊以慰我心。

美人从何来,崎岖自幽寻。

亦于琢冰中,而和南风琴。

莱甲尚可羹,新刍足同斟。

不知岁已华,归兴生霜砧。

欲别复少住,栖乌归月林。

客去鸟翾飞,落花满墙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曹器远试临安二首(其二)

大有扛鼎力,小有挈瓶智。

谁当顿八纮,举以掩众器。

煌煌一百年,此道最宏被。

虽跻三事尊,亦起一艺试。

或云科目弊,此语复有味。

形式: 古风

送曹器远试临安二首(其一)

青衫岂必贵,未得不可已。

皇皇海内人,趋走共一轨。

生前极浮荣,没后抱深耻。

他山有隐沦,一笑粲冰齿。

岂知天地间,树立在人纪。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