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行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翻译

大麦已经成熟,小麦已青黄。妇人边走边哭,丈夫逃跑藏起来。
向东跑到集、壁、梁、洋四个州,问谁有来自镰胡与羌插在腰间的镰刀。
岂敢没有三千蜀兵,(为了逃命)不怕道路悠长,疲于奔命,故不能及时救护。
怎能像鸟儿一样拥有翅膀,安身在白云间返回家乡。

注释

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
言寇掠范围之广。
腰镰,腰间插着镰刀,指收割。
托身:寄身;安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开篇“大麦乾枯小麦黄”两句,通过对农作物的观察,反映出时序已至而收成不佳,预示着农业生产的困难和粮食短缺。

接着,“妇女行泣夫走藏”一句,展示了战争给民众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妇女哭泣,丈夫们则不得不逃匿,以避免被征召入伍或遭受战乱之害。这也暗示着社会动荡不安和家庭的破碎。

“东至集壁西梁洋”一句,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勾勒出战事所及之广。诗人询问谁是那些携带腰间镰刀的胡与羌人,这里可能暗指边疆民族的入侵或战争中的异族士兵。

“岂无蜀兵三千人”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质疑是否真的有号称强大的蜀地三千将士。这里可能隐含着对军事力量和统治能力的怀疑。

最后,“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战乱和国土分裂的忧虑,以及个人的逃离欲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部领辛苦江山长”一句,再次强调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随后通过“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这样的比喻,表达出对于自由和平静生活的无限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沉郁顿挫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与社会动荡不安的悲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大雨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沈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大觉高僧兰若

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

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

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形式: 古风

山寺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飞仙阁

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栈云兰干峻,梯石结搆牢。

万壑攲疏林,积阴带奔涛。

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

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

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

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