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宝东归以嘤其鸣矣求友声为韵作古诗七章宽予旅怀次其韵(其七)

教不贵多言,小知非大受。

力久有天得,海涵而地负。

少年今白发,谁与鞭其后。

诗来读百过,君真吾畏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教育不在多说话,浅薄的知识不是深厚的领悟。
只有持续努力,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如同大海包容万物,大地承载一切。
年轻的时光已成过往,谁能鞭策我继续前行?
一首诗我会反复阅读多次,你真是我真正敬畏的朋友。

注释

教:教育。
贵:重要。
多言:过多的话语。
小知:浅薄的知识。
大受:深厚的领悟。
力久:持久的努力。
天得:自然获得。
海涵:大海般的包容。
地负:大地般的承载。
少年:年轻的岁月。
白发:白发苍苍。
鞭其后:鞭策我前进。
诗来:读诗时。
百过:多次。
畏友:敬畏的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子宝东归以嘤其鸣矣求友声为韵作古诗七章宽予旅怀次其韵(其七)》。诗中蕴含深邃的哲理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首句“教不贵多言”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的教育或智慧并不在于空泛的语言,而是要精简而富有内涵。这与孔子“君子喻于大者,不詹其細”的思想相呼应,强调的是对重要事项的理解和把握。

接着,“小知非大受”则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于知识和智慧的看法。这里的小知指的是浅薄的认识,大受则是深刻的领悟。作者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份能触及本质的大识,而不是表面的、小我的了解。

“力久有天得,海涵而地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壮观景象,同时也隐喻了人生与宇宙的关系。天给予力量,海洋包容万物,地球承载重量。这既是对自然力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和宇宙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少年今白发,谁与鞭其后”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这里的少年指的是年轻时代,而白发则是老年的象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无情和生命的有限,引起读者对于人生短暂和珍惜时光的思考。

“诗来读百过,君真吾畏友”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间交流诗词的深厚情感。通过反复阅读朋友所赠诗篇,诗人体会到了朋友的情谊与支持,并以此为荣。这里的“畏友”不仅是对朋友才华的敬佩,更是对其品格和情谊的尊重。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触及人性本质的情感与哲思。它不仅展示了作者个人的情怀,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自然、生命和友谊的思考。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子宝东归以嘤其鸣矣求友声为韵作古诗七章宽予旅怀次其韵(其二)

宇宙归一槩,时势相重轻。

人心太行山,我道如砥平。

沈吟百年事,俛仰万古情。

五穷未可送,鬼语方嚘嘤。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子宝东归以嘤其鸣矣求友声为韵作古诗七章宽予旅怀次其韵(其四)

哲人重出处,外物非所荣。

凤饥不啄粟,鸿冥安可矰。

早知屠羊肆,无所用三牲。

傥来亦傥去,不平何足鸣。

形式: 古风

小舟过吴江风雨大作夜泊三家村翌日风回到家日未中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

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

荡摇首屡觞,跧弯背欲偻。

行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

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

翻思田舍乐,甚念篙人苦。

黄昏随意泊,古木荫灵宇。

小作鸡酒愿,欲祷辞未吐。

觉来风回东,快便谁所与。

平明八十里,到家日未午。

万事一翻覆,戚欣何处所。

舟定稍按摩,起身试步武。

一室有馀宽,洗杓命儿女。

门外风涛急,闭门良可禦。

形式: 古风

小孤山晓望

维舟小孤下,终夜风水声。

鸡唱起推户,耿耿残月明。

四望无纤云,景气穆以清。

碧山吐红日,绿树啼鸧鹒。

兹峰何娟妙,临流竦春荣。

再拜款灵宫,缅然念平生。

一役已万里,百年定何成。

隔江见彭泽,怀古有馀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