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宝东归以嘤其鸣矣求友声为韵作古诗七章宽予旅怀次其韵(其四)

哲人重出处,外物非所荣。

凤饥不啄粟,鸿冥安可矰。

早知屠羊肆,无所用三牲。

傥来亦傥去,不平何足鸣。

形式: 古风

翻译

智者重视的是出处,而非外界的虚荣。
凤凰饥饿也不会啄食谷粒,高飞的鸿雁又怎能被细绳所捕获。
早知自己会被屠羊的场所接纳,那些祭祀用的牛羊猪就没有意义。
得到的东西也会失去,世间不公哪里申诉?

注释

哲人:指有智慧的人。
出处:指人的本源或最初的地方。
外物:指世俗的荣誉和利益。
非所荣:不是他们追求的荣耀。
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
粟:谷物,这里指食物。
鸿冥:大雁,比喻高飞的鸟。
矰:古代用来射鸟的细绳。
屠羊肆:杀羊的店铺,比喻被世俗利用的地方。
无所用:没有作用,无意义。
三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
傥来:偶然得到。
傥去:偶然失去。
不平:不公平的事。
何足鸣:哪里值得申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子宝东归以嘤其鸣矣求友声为韵作古诗七章宽予旅怀次其韵(其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子宝东归的思念和期盼,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赞赏。

“哲人重出处,外物非所荣。” 这两句表明智者对于名誉地位看得很重,但却不以外在的物质荣耀为荣。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凤饥不啄粟,鸿冥安可矣。” 凤凰不吃普通的米饭,高洁如同深不可测的云雾。这两句借助凤凰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早知屠羊肆,无所用三牲。” 早早就知道杀羊的市场,没有地方使用那繁复的祭祀之物。这里暗示诗人对于世俗礼仪的超脱和不屑,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傥来亦傥去,不平何足鸣。”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于那些不公正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鸣叫呢?这两句流露出诗人面对世事变化时的超然态度和对不公的淡漠。

整首诗通过对子宝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友情和高洁生活理想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舟过吴江风雨大作夜泊三家村翌日风回到家日未中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

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

荡摇首屡觞,跧弯背欲偻。

行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

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

翻思田舍乐,甚念篙人苦。

黄昏随意泊,古木荫灵宇。

小作鸡酒愿,欲祷辞未吐。

觉来风回东,快便谁所与。

平明八十里,到家日未午。

万事一翻覆,戚欣何处所。

舟定稍按摩,起身试步武。

一室有馀宽,洗杓命儿女。

门外风涛急,闭门良可禦。

形式: 古风

小孤山晓望

维舟小孤下,终夜风水声。

鸡唱起推户,耿耿残月明。

四望无纤云,景气穆以清。

碧山吐红日,绿树啼鸧鹒。

兹峰何娟妙,临流竦春荣。

再拜款灵宫,缅然念平生。

一役已万里,百年定何成。

隔江见彭泽,怀古有馀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不寐

索居在村坰,水陆走通津。

半夜有棹歌,鸡鸣语行人。

中年近少睡,耿耿多达晨。

外物非所念,颇复念我身。

圣贤不敢欺,久大在日新。

人生会有役,安得辞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五月二十日还旧居有感

晨光澹凉月,霁宇来清风。

轻舟泛涟漪,初旭升曈眬。

水气散洲渚,蔓花缀榛丛。

我行何所之,故林翳蒿蓬。

舍棹理幽径,开颜揖前峰。

出门望平皋,良苗郁以葱。

恭惟昔先人,有此一亩宫。

遗字满尘壁,所忧非困穷。

但愿君与相,燮调致年丰。

谅哉烈士心,举世故莫同。

踟蹰不忍去,恻怆结微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