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吴姬织绫双凤花,越女制绮五色霞。
犀薰麝染脂粉气,落落不到山人家。
蜀山橦老鹄衔子,种我南园趁春雨。
浅金花细亚黄葵,绿玉苞肥压青李。
吐成秋茧不用缲,回看春箔真徒劳。
乌镠笴滑脱茸核,竹弓弦紧弹云涛。
挼挲玉箸光夺雪,纺络冰丝细如发。
津津贫女得野蚕,轧轧寒机纬霜月。
布成奴视白氎毡,价重唾取青铜钱。
何须致我炉火上,便觉挟纩春风前。
衣无美恶煖则一,木棉裘敌天孙织。
饮散金山弄玉箫,风流未逊扬州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织造布匹的生动画面,展示了古代女子精湛的织物制作工艺和她们的勤劳美德。开篇两句“吴姬织绫双凤花,越女制绮五色霞”通过对比,表达了南北方女子在织布时各自展现的技艺与风格,双凤花和五色霞形象生动,展示了布料的精美与华丽。接着,“犀薰麝染脂粉气,落落不到山人家”则描绘了这种精致织物所散发出的香气,即便是在偏远的山区也难以企及,这强调了织物的珍贵和特殊性。
诗中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如“蜀山橦老鹄衔子,种我南园趁春雨”、“浅金花细亚黄葵,绿玉苞肥压青李”,展现了季节更替与生机勃发的情景,并将其与织物的颜色和质感相结合,增添了一份自然与人工的和谐。
在“吐成秋茧不用缲,回看春箔真徒劳”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努力编织而未能完成作品的反思,这既是对劳动成果的感慨,也透露出一种淡然与超脱。
接下来的“乌镠笴滑脱茸核,竹弓弦紧弹云涛”则展现了纺织工具的运作声响和操作过程的细腻,这些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和真实性。同时,“挼挲玉箸光夺雪,纺络冰丝细如发”两句通过对比和形象的使用,表达了织物质地的精致与美丽。
“津津贫女得野蚕,轧轧寒机纬霜月”则描绘了一位贫穷女子在严冬中仍不忘劳作的情景,这是对女性勤勉品格的一种赞颂。紧接着,“布成奴视白氎毡,价重唾取青铜钱”表明了织物的价值和人们对其的珍视。
最后几句“何须致我炉火上,便觉挟纩春风前。衣无美恶煖则一,木棉裘敌天孙织”通过对比和反问,强调了这种布料不仅在寒冷中有用,在温暖时也同样适宜,这种超越季节的穿着之物,是女性智慧与劳动的结晶。诗歌以“饮散金山弄玉箫,风流未逊扬州客”作为结束,通过对扬州客人的描写和乐器声响的联想,传达了作品完成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文化交流、艺术享受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纺织工艺上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面貌,如季节变化、劳动过程和经济价值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细的情感,诗人成功地将一块布料的制作与穿着过程转化为一首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抒情之作。
不详
驱车出东门,客问将何之。
遗我黄鹄羽,举我栗木枝。
勿谓一羽轻,横翔以相期。
勿讶一木微,谨畏堪自持。
一拜感客意,再拜领客辞。
何以报知己,奉之千岁龟。
驱车出东门,怅望东门道。
折兰赠所思,所赠非所好。
岂无千丈红,相媚一饷好。
终然失所性,不肯寘怀抱。
秋风日以高,玄发日以缟。
携兰种幽谷,佩服从吾老。
佳人买明镜,意重轻千金。
结以双罗带,欲照荡子心。
荡子渺不归,镜影春云深。
浣衣轻浣布,布缕不如丝。
丝坚犹易穿,布弱从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