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物坐也坐,卧也坐,行也坐。
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走也卧,卧也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著的作品,名为《曹著与客谜(其一)》。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坐”和“卧”的反复描述,表达了一种禅宗中的静坐冥想状态。在这首诗中,“一物坐也坐,卧也坐,行也坐”强调了心灵的集中与内在的宁静,即使是在外表看似行动(行)的状态下,内心依然保持着如同静坐一般的平和与专注。而“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走也卧,卧也卧”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禅理,无论是何种外在状态,内心都能保持一种如同躺卧一般的放松与空明。
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坐”和“卧”的不断重复,以及与其他动作(立、行、走)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至境的意境。整首诗体现了唐代禅宗文化中对于内在精神修养的追求,以及通过静坐冥想来达成心灵澄明与解脱的理念。
曹著以此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对生命状态的独到领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禅宗诗人的深邃内涵。
不详
井底一竿竹,竹色深绿绿。
鸡未肥,酒未熟,障车儿郎且须缩。
丙申年,数在五楼前。但看八九月,胡虏乱中原。
旁有水,上有道,八百年中逢栲栳。
齐纨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予所发。
嘉宾良会清夜时,煌煌灯烛我能持。
清冷之泉候朝汲,桑绠相牵常出入。
爨薪贮泉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