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欧冶将成器,风胡幸见逢。
发硎思剸玉,投水化为龙。
讵肯藏深匣,终朝用刜钟。
莲花生宝锷,秋日励霜锋。
鍊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重。
击磨如不倦,提握愿长从。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锻造匠师对待工艺的态度和技艺的高超,以及对待珍贵材料的敬畏之心。开篇“欧冶将成器,风胡幸见逢”表达了匠师在制作剑器时的细致入微,每一次遇到优质的金属都如同与旧友重逢,充满喜悦。
接着,“发硎思剸玉,投水化为龙”则形象地描绘了锻造过程中对材料的精雕细琢,以及最终作品的非凡气势,仿佛剑器在水中化作生动的龙形,彰显了匠师的高超技艺。
“讵肯藏深匣,终朝用刜钟”表明匠师对于自己的杰作绝不隐瞒,一直至于使用最好的材料和工艺来雕琢,每一次敲击都如同晨钟般清脆动听,传递出匠师的自信与骄傲。
“莲花生宝锷,秋日励霜锋”则通过莲花与剑锋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作品的精致与坚韧,以及在秋日寒冷中更显锋利。
“鍊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重”表达了匠师对于材料的选择极其严苛,即使是短小如三尺的剑材,也要经过层层筛选,确保其品质上乘。
最后,“击磨如不倦,提握愿长从”则展现了匠师对工艺的执着与热爱,无论是击打还是研磨,都不感到疲惫,只愿随作品长存。
整首诗通过对剑器制作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匠师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展现了古代匠人对于工艺的敬业精神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追求。
不详
寒销山水地,春遍帝王州。
北阙晴光动,南山喜气浮。
夭红妆暖树,急绿走阴沟。
思妇开香阁,王孙上玉楼。
氛氲直城北,骀荡曲江头。
今日灵台下,翻然却是愁。
雄谋竟不决,宝玉终不爱。
倏尔霜刃挥,飒然春冰碎。
飞光动旗帜,散响惊环佩。
霜洒绣障前,星流锦筵内。
图王业已失,为虏言空悔。
独有青史中,英风观千载。
千里隔烟波,孤舟宿何处?
遥思耿不眠,淮南夜风雨。
嘉晨令节共陶陶,风景牵情并不劳。
晓日整冠兰室静,秋原骑马菊花高。
晴光一一呈金刹,诗思浸浸逼水曹。
何必销忧凭外物,祗将清韵敌春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