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薛艮斋》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对其人品及贡献的追忆。
首句“眼看嘉木斧斤摧”,以“嘉木”象征逝者之德行与才华,而“斧斤摧”则形象地描绘出其生命的终结,令人感伤。接着,“竹路凄凉孰不哀”一句,将逝者之路比作竹林小径,渲染出一种凄清与哀愁的氛围,强调了人们对逝者的共同哀悼之情。
“高论每闻前席听,谠言曾欲挽裾回”两句,赞扬逝者在世时的言论与行为,不仅受到重视(“前席听”),更体现了其正直谏言的影响力(“挽裾回”)。通过这些正面评价,凸显了逝者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膏销果见龚生夭,刍奠空悲徐孺来”中,“膏销”与“龚生夭”对应,暗示逝者如龚自珍般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命运;“刍奠”与“徐孺来”相对,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怀念。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对逝者不幸命运的感慨。
最后,“儒效俗传今若此,苍苍福善竟悠哉”总结了对逝者在儒家道德与社会贡献上的思考。一方面,感叹当前社会对儒学效果的普遍认知似乎并不乐观;另一方面,表达了对逝者福泽与善行最终能否得到应有回报的疑问,流露出对公正与善良价值的深沉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评价,既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蕴含了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对道德价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