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三)

君不闻蜀山多阴稀见日,群犬吠之盈万室。

又不闻野人有妇一目偏,出见举世皆不妍。

是非好恶何有定,昨者高岸今为渊。

劝君且自酣杯酒,劝君不用狂开口。

正言自古有戈矛,上士闻之皆却走。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行路难(其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世事无常、是非难辨的复杂人性与社会现象。

首句“君不闻蜀山多阴稀见日”,以蜀地多云雾遮蔽阳光,比喻世事的阴暗不明。接着“群犬吠之盈万室”一句,用群犬吠声四起,象征社会舆论的喧嚣与混乱,暗示人们在是非面前往往难以分辨真伪。

“又不闻野人有妇一目偏,出见举世皆不妍”则通过一个独眼妇人的视角,揭示了世界在她眼中并不美丽,暗喻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因个人经历和局限而大相径庭。

“是非好恶何有定,昨者高岸今为渊”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世事变化无常,昨天还高耸的山峰今天可能已变为深渊,寓意人生与世事的不确定性。

“劝君且自酣杯酒,劝君不用狂开口”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洒脱,建议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时,保持冷静与理智,避免因情绪冲动而说出后悔的话。

最后,“正言自古有戈矛,上士闻之皆却走”则指出,尽管正直之言如同锋利的戈矛,但真正的智者会懂得避让,不会轻易被激怒或动摇。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复杂性与人性多面性的洞察,以及在面对世事无常时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其四)

君不见五陵年少插两弓,左射右射皆能工。

金丸如星羽如月,骄马蹴踏鸣秋风。

林中走兽猎已尽,仰面四顾苍天空。

千年老鹤青田产,昨日瑶池衔玉简。

未回劲翮排天门,莫使霜毛刺人眼。

形式: 乐府曲辞

行路难(其五)

卞和入山得璞玉,献之未售先刖足。

秦王易以十五城,赵国不与终受兵。

从来至宝物所忌,锥刀之末今人争。

小民止可求粗足,朝饭糟糠暮饘粥。

轻裘肥马不易誇,有司视尔如仇家。

形式: 乐府曲辞

行路难(其六)

隰有桑,阪有漆,朝朝斤斧无虚日。

社西老树且千年,于人无益已则全。

美材岂合终弃置,用之贵得逢英贤。

昨者公家求大木,匠石顾之蒙见录。

已辞根柢落高云,却伴沙泥委空谷。

形式: 乐府曲辞

行路难(其七)

葡萄酒,黄金卮,玉箫瑶瑟声参差。

佳人长袖为君舞,今时不饮将何时。

是与非,得与失,百年都是攒眉日。

刘伶一醉死便埋,嗣宗多事犹咏怀。

畏首畏尾身馀几,智士畏名如畏鬼。

君不闻隋家白鹤自拔毛,周庙牺鸡啄其尾。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