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杜甫墓地的追思与感慨。首联“没处既非假,埋时莫问真”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生死与墓葬之事,暗示了对杜甫之死的哀悼和对其作品真实性的尊重。颔联“先生不可作,大雅向谁陈”表达了对杜甫无法再创作的遗憾,同时也对杜甫作为“大雅”的文学地位提出了疑问,隐含着对后世如何传承和发扬杜甫精神的思考。
颈联“披草看残碣,临风荐白蘋”描绘了一幅在草丛中寻找杜甫墓碑、在微风中祭奠白蘋的画面,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深情的氛围,进一步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之情。
尾联“耒河通汨水,知己有灵均”巧妙地将杜甫与屈原相提并论,暗示了杜甫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以及他与屈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同时,“灵均”一词也暗指屈原,这里借以表达对杜甫的敬仰与缅怀,认为杜甫如同屈原一样,是值得后人铭记和学习的伟大诗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甫墓地的实地探访和对杜甫生平及作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杜甫的深厚情感和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切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