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吹笛清宵何处声,隔窗斜月听人行。
梦回案上青荧火,魂断城头长短更。
三伏故人怜卧病,百年薄宦任浮生。
春风尚忆茅堂话,相对哦诗天未明。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黄公度在深夜独自听闻远处笛声,引发了对故人和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首句“吹笛清宵何处声”以悠扬的笛声起笔,营造出夜晚寂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隔窗斜月听人行”,暗示笛声来自远方,伴随着月光洒在窗户上,增添了孤寂感。
接下来,“梦回案上青荧火”描绘诗人从梦境中醒来,看到案头微弱的灯火,暗示他夜深未眠,心绪不宁。"魂断城头长短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短更声仿佛在催促着他的思绪。
“三伏故人怜卧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挂念。"百年薄宦任浮生"则揭示了诗人仕途坎坷,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最后,“春风尚忆茅堂话,相对哦诗天未明”以春风和茅堂的回忆收尾,展现出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他们深夜吟诗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笛声、月色、灯火和更鼓等意象,勾勒出诗人孤独而又怀旧的心境,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幽思与感慨。
不详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薄暮雨霏霏,归心恨不飞。
客程三日阻,家舍半年违。
涧涩水争道,山空云触衣。
凭谁洗光手,取出太阳辉。
岁熟牛羊饱,村寒鸟兽呼。
霜馀山骨露,水落涧毛枯。
归艇收渔网,行人问酒垆。
微躯任南北,未觉旅怀孤。
万事萦心空岁月,一分春色已尘埃。
檐前雨脚何时断,陌上遨头几日来。
寒束幽花如有待,风延啼鸟苦相催。
明年此会各南北,趁取官閒共酒杯。
三见春归人未归,天涯依旧赋春诗。
一官得失不相补,万事乘除只自知。
年去年来供屈指,岭南岭北入支颐。
柳眉桃脸竞时节,难遣东风染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