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朝奉新居(其六)

坐想堂前弄白须,蒲茵笋席正高居。

綵衣六子傍供膳,锦髻诸孙自教书。

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更吟整斗论头句,胜却西庵诗一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新居中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景,同时又融入了对官员廉洁自律的赞美。首句“坐想堂前弄白须”生动地刻画出老者的悠闲与满足,他坐在堂前,抚弄着雪白的胡须,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安逸。接着,“蒲茵笋席正高居”进一步描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与雅致,蒲草垫子和竹席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氛围。

“彩衣六子傍供膳,锦髻诸孙自教书”两句,通过描述子女孝顺、孙辈聪明的情景,展现了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幸福画面。老者身边围绕着穿着鲜艳衣服的六个儿子,他们为老人准备膳食;而孙子们则梳着精致的发髻,在一旁读书学习,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这两句则巧妙地将个人品质与官场形象联系起来。主人喜爱人才,新置的榻象征着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与欢迎;而“清身太守旧悬鱼”则借用了古代官员悬挂鱼(代表清廉)的传统,赞扬官员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最后,“更吟整斗论头句,胜却西庵诗一车”表达了对主人文学才华的赞赏。主人不仅生活富足,还热爱文学,能够与朋友讨论诗歌的开头句子,这种精神追求超越了物质的积累,如同西庵诗人创作的诗歌一样丰富而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老者在新居中的幸福生活,以及对子女、孙辈的关爱,同时也颂扬了主人的高洁品格和对文学的热爱,是一幅充满温情与智慧的画面。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和路朝奉新居(其七)

不辨时人直与迂,浊缨且喜近淮居。

朝衣脱后常耽睡,野史修时或借书。

恨乏青山供采药,爱看白鸟伺吞鱼。

东园卖酒花开近,待看诗翁倒载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路朝奉新居(其八)

簿领脱来如一梦,身名全后喜宁居。

生来自信无非义,世上何缘作谤书。

所养有源数大水,其贤可乐比嘉鱼。

愿公八十为更老,玉币三招乃就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路朝奉新居(其九)

自是平时大隐徒,何须水宿与山居。

都无长物垂空橐,却有閒房聚逸书。

近见雪消思野蕨,遥呼船问忆江鱼。

卸帆便去寻村酒,醉使儿孙推鹿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路朝奉新居(其十)

身著练袍履用蒲,鹖冠鸠杖称郊居。

家中但乏青囊印,坐处便看黄卷书。

赁屋为无扬子宅,休官非为武昌鱼。

长年不出何妨事,况是门悬致仕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