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偏远之地秋天将要结束,游子还未归家。
边塞的云彩时断时续,边境的阳光显得暗淡无光。
紧急的烽火常常传递消息,军中的命令频繁飞驰。
这里是西方的外甥国家,怎敢违逆天朝的威严。

注释

地僻:偏远。
秋将尽:秋天快要过去。
山高:高山峻岭。
客未归:游子未归。
塞云:边塞的云。
断续:时有时无。
边日:边境的太阳。
少光辉:光芒微弱。
警急:紧急警报。
烽常报:烽火报警。
传闻檄:传来的檄文。
屡飞:频繁飞来。
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外甥国:附属国。
何得:怎么能够。
迕天威:违逆天朝的威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末的萧瑟画面,抒发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远方客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两句“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通过秋天即将过去而客人尚未归来的景象,表达了边塞孤寂与诗人内心的牵挂。紧接着,“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两句,则以自然景观反映出边疆地区的荒凉和悲凉,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凄清感。

中间四句“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表达了战争频发、边报不断的紧张氛围,以及对敌对我方国力相差悬殊的担忧。诗人通过“何得迕天威”这一提问,隐含着对边疆安危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示了杜甫在唐代中晚期所特有的边塞诗风格。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乾。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能画

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

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

政化平如水,皇恩断若神。

时时用抵戏,亦未杂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诸将五首(其一)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