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乾。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战事在凤林还未停息,出海的路途总是艰难。
烽火连天,军队在野外扎营,水源紧张。
风吹过西方的边界,月光照过北方的庭院,带来寒冷。
老人们怀念英勇的将领,期盼何时能商议建立祭坛以尊崇他们。

注释

凤林:战场名。
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未息:未停止。
鱼海:比喻艰险的海上航程。
路常难:道路常常困难重重。
候火:烽火,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
云烽:烽烟弥漫。
峻:严峻,紧急。
悬军:远离后方的军队。
幕井:野外的帐篷和水井。
西极:西方的尽头,象征远方。
北庭:北方的边疆。
故老:年老的人,指有经验的长者。
飞将:英勇善战的将领。
筑坛:古代祭祀或封赏功臣时所建的高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军事行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担忧以及对于英雄将领的怀念。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这两句点出了边疆战事的艰难和持续性,其中“凤林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鱼海路”则象征着遥远而险峻的道路。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乾。"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氛围和军队的艰苦状况。“候火”指的是观察敌情的狼烟,“云烽”则是高耸入云的烽火台,表达了警报连连的紧张气氛。"悬军幕井乾"则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长时间坚守在干涸的井边,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艰苦。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苍凉之感。“风连西极动”暗示着狂风骤雨可能带来的战事变动,而“月过北庭寒”则是夜深人静时分,对遥远边塞的思念和忧虑。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将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能否出现能够改变战局的英杰的期盼。“故老”指的是年迈的老人,“飞将”则是古代名将的美称。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悲壮与苍凉,以及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能画

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

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

政化平如水,皇恩断若神。

时时用抵戏,亦未杂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诸将五首(其一)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诸将五首(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荅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