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翰林集

把卷微吟辄断肠,一生同病只冬郎。

分明坐久槎逢斗,不待归来海已桑。

无限幽情随暮雨,几多清泪湿红芳。

颠连莫为唐昭惜,正有随身孤凤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题翰林集》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深沉的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感。

首联“把卷微吟辄断肠,一生同病只冬郎”,以“把卷”、“微吟”描绘出诗人沉浸在书籍中,低声吟诵的情景,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深情热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如同与“冬郎”(可能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共享着相同的命运与疾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共鸣与哀愁。

颔联“分明坐久槎逢斗,不待归来海已桑”,运用了“槎”(木筏)与“斗”(北斗星)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诗人仿佛坐在木筏上,与北斗星相对,却未等到归家之时,海上的桑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世事的更迭,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无限幽情随暮雨,几多清泪湿红芳”,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抒发。诗人将“幽情”寄托于“暮雨”之中,随着雨水的飘落而流淌,表达了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忧郁与哀伤。同时,“清泪”与“红芳”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情感的真挚与纯净,也暗示了生命中的美好与遗憾并存。

尾联“颠连莫为唐昭惜,正有随身孤凤凰”,以“唐昭”(可能指唐代的昭宗皇帝)为例,劝诫人们不应过于惋惜历史的悲剧,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可能遇到孤独与挑战,如同“孤凤凰”一般。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也寓意着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整体而言,《题翰林集》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复杂情感世界中的自我反思与探索。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立之属赋白孔雀

高展琼屏素羽齐,金花翠尾品原低。

飞依王母银台隔,背写边鸾粉本迷。

霄路云裳曾梦举,阆山玉树不双栖。

东南何限徘徊意,未暇哀吟小吏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一夕梦至陈仲恕园中花木郁然有小精室为予画竹一幅题语甚多壁间悬其尊人蓝洲先生山水小幅尤精妙醒记以诗

钱塘贤俊称二陈,坦荡尤推髯绝伦。

旧京隐伏甘一世,谁知元是英雄人。

廿年踪迹久阔略,宵来入梦嗟何因。

小园花木郁精舍,琳琅满架仍奇贫。

兴来为我画风竹,低梢偃叶饶姿神。

更题长句寓愤慨,累累押印红泥新。

壁悬尊翁之手迹,倪迂小幅尤逼真。

当年先师结深契,往还书札逾天亲。

使君江汉旧桐邑,至今歌泣伤遗民。

老成虽无典型在,可念往迹随飙尘。

何时春明更相见,真看入手苍嶙峋。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君任韵

乐事平生数已微,凋年继见更依依。

惜春惜别终难惜,归北归南未是归。

天目山中春酒熟,桐庐江上鳜鱼肥。

何时把臂成长往,隔断人寰所见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酷暑寄立之山中(其一)

虐雪饕风作道场,那知世有汗如浆。

剩持塞外寒林影,来淡楼头酷日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