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儿背

夷陵江前石儿背,连江石壁缘江皋。

苍云划开几千尺,沙石大小相粘包。

下有激湍声怒号,舟子攀蹑轻猿猱。

径微磴绝不可度,寒风飒飒吹霜涛。

半壁流泉湿袅袅,阴崖孤树青高高。

忽然突转疑堕裂,洞门藓合荇薇毛。

岩头亦有数丛竹,岁晚江空犹自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夷陵江畔石儿背的壮丽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幽静。

首句“夷陵江前石儿背,连江石壁缘江皋”,开篇即点出地点,描绘了江边连绵的石壁,与江水相依,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

接着,“苍云划开几千尺,沙石大小相粘包”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石壁之高,云雾缭绕,仿佛将天空割裂,沙石紧密相连,形象生动。

“下有激湍声怒号,舟子攀蹑轻猿猱”描绘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舟子在险峻的环境中艰难前行,如同轻盈的猿猴般灵巧。

“径微磴绝不可度,寒风飒飒吹霜涛”则展示了道路的狭窄与险峻,以及环境的寒冷与恶劣,风声与浪涛交织,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

“半壁流泉湿袅袅,阴崖孤树青高高”描绘了半山腰的清泉与高耸的树木,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忽然突转疑堕裂,洞门藓合荇薇毛”描述了地形的突然变化,仿佛随时可能坠入深渊,洞口被苔藓覆盖,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古老的气息。

最后,“岩头亦有数丛竹,岁晚江空犹自绿”以竹子的坚韧不屈,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即使在寒冷的冬日,江面空旷,竹子依然绿意盎然,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石儿背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38)

戴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滹沱河行

晓行恒山道,复渡滹沱水。

滹沱两岸平沙黄,寒日射波朔风起。

舆梁如砥中流清,来轮去毂稳不惊。

川浮晴野孤城迥,旆拂霜枝双戟明。

忆昔乘秋尝鼓枻,鱼龙驾涛无涯涘。

舟子常依杨柳堤,居人尽失桑麻地。

十年回首梦寐间,迟回只觉增衰颜。

乃知夷险讵能计,所以古人太息再歌行路难。

行路难,何偪侧。众呴能漂山,贞心殊转石。

君不见三峡奔涛崖石堕,方舟撇漩犹捷过。

又不见太行九折盘巑岏,驱车直上青云端。

人间畏途岂在他,谁令同室还操戈。

从来善宦固有术,吾闻流行坎止如命何。

形式: 古风

题枯木双鹰图

商飙夜捲万木空,苍鹰双飞来海东。

悲台黄云色悽惨,是谁呼堕寒枝丛。

平芜狡?走三窟,志行万里立突兀。

何不翻倒摩高秋,并向层霄见毫忽。

画师有意怜雄姿,写入鹅溪时一披。

广庭风清昼欲静,对此猛气掀霜髭。

吾闻疾鸟犹疾谀,宁知枭凤从来殊。

嗟尔毒爪莫漫驱,天际恐有图南雏。

形式: 古风

为陈德洪题山海图

长安逢君今几年,绿袍玄鬓如神仙。

横山万里归朝天,更话夙昔惊华颠。

岁寒忽忆故园树,春风已买江南船。

四明城东山水窟,赤洞滴乳丹砂泉。

仄岩喷瀑芝薇长,老桧傍壑藤萝悬。

峰头蹑屩看海日,谷口散杖冲溪烟。

有时相呼白鹤下,到夜索笑梅花前。

翻思宦辙苦驰逐,而祖道术期相传。

大儿能读石室篇,青眼往往闻时贤。

岁晚归来开寿筵,霞觞映酒颜酡然。

閒中岁月宁有几,盛世击壤讴歌喧。

望瀛只尺是蓬岛,坐见斥卤成桑田。

形式: 古风

吊长平

风吹山雾日杲杲,驿吏候我长平道。

长平千年愁不扫,杀降坑上生青草。

暴有若秦愚若赵,四十万人骨齐槁。

古来谋国士诚宝,当时但说廉颇老。

至今君臣愧妪媪,相如引车料已早。

嗟彼暴秦毒何剿,皇皇今古历可考,不嗜杀人天所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