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世诗二首(其二)

边马南来动北风,屡陈长策矢孤忠。

群豺横暴嘉谋遏,仪凤高飞事业空。

愁恨暗消榕树绿,寸心漫拟荔枝红。

欲知千载英雄气,尽在风雷一夜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南方的马匹北来,带动了寒冷的北风,他多次陈述长远的计策,表达孤高的忠诚。
众多恶狼般的奸佞横行,美好的计划被阻挠,凤凰般的高尚志向落空。
忧愁和愤恨在榕树的绿色中悄然消散,内心深处的愿望如同荔枝般鲜红。
想要了解千年的英雄气概,只需看他们在一夜之间如何面对风雷的洗礼。

注释

边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南来:从南方而来,暗示其到来。
北风:象征困难或挑战。
屡陈:多次陈述。
孤忠:独自坚守的忠诚。
群豺:比喻邪恶势力。
横暴:凶残蛮横。
嘉谋:好的计策。
遏:阻止。
仪凤:比喻高尚的人物。
愁恨:忧愁和愤恨。
暗消:悄悄消失。
榕树绿:象征希望和生机。
寸心:内心深处。
荔枝红:比喻热烈的愿望。
千载:千年。
英雄气:英雄的气概。
风雷一夜:一夜之间的大变故或考验。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吴潜的作品,名为《谢世诗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忠诚与抱负不得施展之感慨的诗篇。

开头两句“边马南来动北风,屡陈长策矢孤忠。”描绘了一种边塞告警的紧张氛围,同时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个人的忠诚决心。这里的“边马”象征着边疆的警报,“南来动北风”则是形容战事频仍,气氛紧张。而“屡陈长策矢孤忠”表明诗人不断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之策,但这些策略往往被冷落,显得孤单而不被采用。

接下来的两句“群豺横暴嘉谋遏,仪凤高飞事业空。”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个人的抱负不能实现的哀愁。“群豺横暴”比喻着当权者的残酷与不公,“嘉谋遏”则表明诗人美好的计划和建议被迫中断。而“仪凤高飞事业空”则是在形容理想与抱负虽然高远,但实际的成就却是一片空白。

中间两句“愁恨暗消榕树绿,寸心漫拟荔枝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愁恨”指的是诗人因壮志难酬于国而生的烦恼之情,“暗消榕树绿”则是在形容这种忧虑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寸心漫拟荔枝红”则是在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不舍,但这些都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无法实现。

最后两句“欲知千载英雄气,尽在风雷一夜中。”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两句话通过历史上那些英勇人物的一夜之间成就霸业的事迹,来表达诗人对英雄事迹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风雷”象征着变革和冲击,“一夜间”则是在形容英雄气概如同突如其来的风暴,迅速而猛烈地改变了历史进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忠诚与抱负,还通过对时局的批判和个人理想的表达,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谢世诗二首(其一)

股肱十载竭丹心,谏草虽多祸亦深。

补衮每思期仲甫,杀人未必是曾参。

毡裘浩荡红尘满,风雨凄凉紫殿阴。

遥望诸陵荒草隔,不堪老泪洒衣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赋惠计院允堂

荆溪惠子鬓鬅鬙,义理钻研到粹精。

允以名堂由意实,漫云从仕但心亨。

一窗春草无穷意,四壁秋蛩不断声。

若向此中能领会,始知持敬造存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赓刘自昭出郊佳什

倦听衙官报两衙,出门山水即吾家。

浅深碧绿湖田稻,浓淡红黄野岸花。

草草人生知有限,悠悠客恨自无涯。

凉飔特为驱袢暑,白鸟青天万里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睡起行北园

睡起卸冠簪,园行独自吟。

山昏知雨到,树密觉春深。

竹外童相报,门前客见寻。

归来即败意,谁者是知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