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名为《却过淮阴吊韩信庙》。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韩信的庙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高而被弃的感慨,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隐晦批评。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这两句诗开篇便以宏大的历史画面展现韩信的遭遇。韩信是西汉初年杰出的军事家,因功被封为淮阴侯,但最终因政治原因被牵连入狱,含冤而死。这两句通过对韩信庙宇所处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沉郁、冷清的情境。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这两句诗则是对历史上的英杰人物进行颂扬,同时也透露出某种不平之感。韩信曾被赐予象征权力的虎符,但最终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这里诗人用“假王徼福犯龙鳞”暗示了对当权者滥用权力、打击贤良的不满。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韩信之所以被废弃,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出众,而在当时政治环境下,这种才能反而成为其不幸的根源。这两句强调了才能与地位之间的矛盾,以及忠良难以自保的现实。
“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最后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隐喻。韩信在世时,曾因为功绩卓著而被赐予巨额财富,但这些物质上的回报并不能换来他的安全和尊严。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感以及对于权力斗争中个人微小力量的深刻认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韩信庙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被弃之悲剧的同情,以及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对于权力与个人的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