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名为《却过淮阴吊韩信庙》。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韩信的庙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高而被弃的感慨,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隐晦批评。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这两句诗开篇便以宏大的历史画面展现韩信的遭遇。韩信是西汉初年杰出的军事家,因功被封为淮阴侯,但最终因政治原因被牵连入狱,含冤而死。这两句通过对韩信庙宇所处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沉郁、冷清的情境。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这两句诗则是对历史上的英杰人物进行颂扬,同时也透露出某种不平之感。韩信曾被赐予象征权力的虎符,但最终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这里诗人用“假王徼福犯龙鳞”暗示了对当权者滥用权力、打击贤良的不满。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韩信之所以被废弃,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出众,而在当时政治环境下,这种才能反而成为其不幸的根源。这两句强调了才能与地位之间的矛盾,以及忠良难以自保的现实。

“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最后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隐喻。韩信在世时,曾因为功绩卓著而被赐予巨额财富,但这些物质上的回报并不能换来他的安全和尊严。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感以及对于权力斗争中个人微小力量的深刻认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韩信庙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被弃之悲剧的同情,以及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对于权力与个人的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却到浙西

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

尝叹晋郊无乞籴,岂忘吴俗共分忧。

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

海潮晚上江风急,津吏篙师语默齐。

倾手奉觞看故老,拥流争拜见孩提。

惭非杜母临襄岘,自鄙朱翁别会稽。

渐举云帆烟水阔,杳然凫雁各东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

南山白额同驯扰,亦变仁心去杀机。

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

渡河岂适他邦害,据谷终无暴物非。

尔效驺虞护生草,岂徒柔伏在淮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