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陈实庵内翰

大梁为客未酬恩,当是淮阴不负人。

片语合曾通杵臼,尺书无那杳鸿鳞。

昔年范叔寒犹在,此日相如客自贫。

上下纵横数千载,至今重忆信陵君。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实庵内翰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现实境遇,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友谊和仁义的深刻思考。

首联“大梁为客未酬恩,当是淮阴不负人”以典故开篇,将陈实庵内翰比作历史上的大梁客和淮阴侯,暗示其虽未得志,但忠诚不渝,不负所托。这里运用了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的客卿与汉初淮阴侯韩信的典故,寓意陈实庵内翰虽身处逆境,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承诺。

颔联“片语合曾通杵臼,尺书无那杳鸿鳞”进一步描绘了陈实庵内翰的为人处世。通过“片语”与“尺书”的对比,表现了他即使在言语交流中也能深得人心,而在书信往来中也能够传递真挚的情感。然而,“无那杳鸿鳞”则暗示了信息的传递可能遭遇阻碍,或是时间的流逝使得某些情感难以传达,隐含了对陈实庵内翰命运多舛的同情。

颈联“昔年范叔寒犹在,此日相如客自贫”运用了范睢(范叔)与司马相如的典故,前者在困顿时仍保持节操,后者虽才华横溢,却也难免生活贫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处境,表达了对陈实庵内翰虽身处困境,但仍坚持自我、不改初心的赞美。

尾联“上下纵横数千载,至今重忆信陵君”收束全诗,将陈实庵内翰与信陵君(魏无忌)相提并论,强调了其人格魅力跨越时空,如同信陵君般受到后人的敬仰与怀念。信陵君以其仁义之举而闻名,此处借以赞扬陈实庵内翰虽未显赫一时,但其高尚品德与忠诚精神却能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实庵内翰的深情缅怀,不仅展现了其个人品质的高洁,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忠诚、友谊和仁义价值的深刻认同与追求。

收录诗词(334)

张穆(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 字:穆之
  • 号:铁桥
  • 籍贯:明末清初广东东莞
  • 生卒年:1607—1688以后

相关古诗词

福州冬杪同钱塘孙大苏饮陈君湖亭时疏柳黄花林峦映带大苏指点佳处云恍见家湖山断桥也隔绝兵戈言念昔游共为感叹

青山同是一般春,物候偏新感远人。

千树红梅飘不尽,尚留歌板绕文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槎江旅夕

閒庭荒落馀,岁或客斯地。

剥落人迹稀,草木引群类。

离离侵阶除,排闼一何肆。

暂托一日欢,邻里助挥置。

垂萝戒勿剪,蟋蟀或居笥。

岁晏节候催,气肃入衣被。

微吟爱凉影,独夜不可寐。

内观无萦怀,万象静有致。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读荆轲传

素车白马易水阳,田光一剑胡太忙。

槁心裂肝感云物,白虹赤日无晖光。

燕丹太子少年耳,报人易做一朝事。

壮夫迟留未可疑,遂尔同心不相俟。

迂哉荆卿故劫王,绕屏真负夫人匕。

樊将军,死已死,虚借头颅行万里。

不济当年事亦难,舞阳小儿不足恃。

形式: 古风

寄陆汉东

浊世不可托,骞怀念唐虞。

何心皎洁羽,乃押鸡与凫。

梅生昔弃妇,夷齐耻存躯。

铿锵固穷节,后世知不诬。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