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

柳条初重草初肥,烟湿园林晚未晞。

百种堪怜巧言语,一般惟久好毛衣。

欺凌红杏从头宿,讽刺黄鹂趁背飞。

谁道关关便多事,更能缄默送芳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柳枝开始变重,草丛也渐渐丰满,傍晚的园林在烟雾中湿润而未干。
各种鸟儿用巧妙的语言鸣叫,但都只对柔软的羽毛情有独钟。
它们欺负红杏,从枝头栖息;嘲笑黄鹂,趁其背后飞翔。
谁说鸟儿的叫声频繁就多事?它们更是在默默无声中传递着芬芳。

注释

柳条:指新生的柳枝。
初重:刚刚变得沉重。
草初肥:草木开始茂盛。
烟湿:被烟雾打湿。
园林:花园或庭院。
晚未晞:傍晚还未干透。
百种:众多种类。
堪怜:值得怜爱。
巧言语:巧妙的鸣叫声。
毛衣:鸟儿的羽毛。
欺凌:戏弄或欺负。
红杏:红色的杏花。
讽刺:嘲笑。
黄鹂:一种颜色鲜艳的鸟。
关关:鸟儿的叫声。
多事:频繁鸣叫。
缄默:沉默不语。
送芳菲:传递花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百舌》,通过对百舌鸟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园林的生机与活力。首句“柳条初重草初肥”,描绘了春日里柳树新叶茂盛、草地青翠的画面,湿润的环境使得晚间的景色还未完全晾干。接下来的“百种堪怜巧言语”,赞美了百舌鸟的鸣叫声丰富多彩,如同巧妙的语言,富有韵律。

“一般惟久好毛衣”则借鸟儿的羽毛之美,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百舌鸟的行为被赋予了情感,“欺凌红杏从头宿,讽刺黄鹂趁背飞”,它似乎在戏弄其他鸟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鸟儿间的互动和竞争。

最后两句“谁道关关便多事,更能缄默送芳菲”,通过“关关”鸟鸣,诗人表达了对百舌鸟虽然鸣叫频繁,但并不扰人的理解,反而在静默中传递着春天的气息,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韵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百舌鸟为载体,寓言般地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西村晚泊

弭棹危桥外,霜村乍夕阴。

田园向野水,樵采语空林。

白鸟归飞远,青山重复深。

那堪迟新月,谁复赏微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西岩夏日

蕙帐萧闲掩弊庐,子真岩石坐来初。

为惊野鸟巢间乳,懒过邻僧竹里居。

新溜迸凉侵静语,晚云浮润上残书。

何烦彊捉白团扇,一柄青松自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西梁山下泊船怀别润州杲上人

画图行李是随缘,立别江头雨霁天。

铁瓮独归三月寺,铜瓶轻挂两潮船。

吟焚篆籀香初竭,老拥云霞衲已穿。

昨夜西梁山下月,为师怀想几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湖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

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