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振衣辞帝里,归路指禅林。
胜地江山寺,澄明水月心。
卸帆烟浦近,鸣磬夜船深。
到喜清凉境,门开松桂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随所作,名为《送妙明规长老》。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归隐之境,语言简洁而意境幽深。
“振衣辞帝里,归路指禅林。”开篇两句,便设定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以“振衣”来形容僧人离去时的庄重与肃穆,而“帝里”则隐含着对尘世的超然。接下来的“归路指禅林”,则点出了僧人的归宿之地,是一个充满禅意的地方。
“胜地江山寺,澄明水月心。”在这里,“胜地”二字形容的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的“江山寺”坐落其间,更显得宁静而神秘。而“澄明水月心”则透露出僧人内心的清净与宁静,仿佛连自然界的清澈之水和明亮之月都能映照出他那澄澈的心灵。
“卸帆烟浦近,鸣磬夜船深。”随后,诗人描绘了一种归途的景象。帆船渐进至烟雾缭绕的小港,那里可能是僧人的下一站;而“鸣磬夜船深”则营造出一种夜晚的宁静与孤独之感,似乎时间在这里也变得缓慢和悠长。
“到喜清凉境,门开松桂阴。”诗尾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到达后的愉悦。僧人到达目的地后,心中充满了喜悦,那里的自然环境也是清凉宜人的。而“门开松桂阴”则是对归宿之所的细腻描写,仿佛那里的门轻轻打开,就有清新的桂花香气和柔和的树荫迎面扑来。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隐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王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笔法,将这种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详
虚窗残烛明,攲枕旅怀清。
永夜起松籁,蒲山疑雨声。
吟馀闲景象,道胜小荣名。
钟罢星河曙,悠悠回旆旌。
翠巘耸层云,珍祠古迹存。
获登千佛岭,仰荷九天恩。
塔影凌虚阁,钟声度远村。
僧言前太守,罕有到松门。
绀发丹颜气粹和,大茅峰畔隐云萝。
至人朝斗传灵诀,先帝观龙赐御歌。
町疃瑞文眠径草,蜿蜒神物戏池波。
自惭五马来尘外,一挹仙风幸已多。
才名登仕路,芝綍奉龙光。
出宰神仙邑,吟辞鹓鹭行。
烟波迎去棹,图籍富行装。
淮月蒹葭影,江风橘柚香。
新诗留禹穴,旧理过钱塘。
市井鱼盐聚,亭台水石凉。
云山接秦望,花木胜河阳。
暂布惠和政,即看鹏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