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蟹

琐琐江湖中,忽在幽人壁。

短螯利双钺,长跪生六戟。

骨眼惊自然,熟视审精墨。

初疑蟺穴刺,犹带浮泥黑。

横行竟何从,躁心固已息。

终朝墙壁间,颇有肥霜色。

我来空持杯,左手莫汝食。

谁夺造化功,生成归笔力。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纷繁的世间,忽然发现一处隐士的墙壁。
墙上斑驳,仿佛短小的蟹钳如同双刃斧,长出六支戟状突起。
这些图案让人心生敬畏,仔细观察,精细如墨迹。
起初怀疑是蚁穴的痕迹,还带着泥土的黑色。
这横行的图案究竟出自何处,内心的焦躁已经平息。
整日在这墙壁之间,似乎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犹如霜色浓厚。
我来此地,空手无物,只能用左手抚摩,无法给予你食物。
是谁凭借巧思,以笔墨之力,夺天地造化之工,创造了这一切?

注释

琐琐:形容世事纷繁。
幽人:隐士。
短螯:蟹钳。
双钺:双刃斧。
骨眼:图案的结构或细节。
精墨:精细如墨迹。
蟺穴:蚁穴。
浮泥黑:泥土的黑色。
躁心:急躁的心情。
肥霜色:浓厚的霜色,比喻岁月痕迹。
持杯:空手而来。
莫汝食:无法给你食物。
造化功:天地造化之力。
笔力:书画技艺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名为《墨蟹》,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诗中以墨蟹为题材,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墨蟹独特的形态和质感。"琐琐江湖中,忽在幽人壁",开篇便将墨蟹置于江湖与墙壁的对比中,暗示其不凡来历。接着,诗人运用比喻,形容墨蟹的钳子如短钺,身体如长戟,生动刻画出它的坚韧与威武。

"骨眼惊自然,熟视审精墨",诗人惊叹于墨蟹的骨骼结构仿佛蕴含自然之妙,仔细观察其墨色,犹如精心研磨的墨汁。"初疑蟺穴刺,犹带浮泥黑",进一步描绘了墨蟹的颜色和质感,像是来自深水中的神秘生物。

"横行竟何从,躁心固已息",墨蟹的横行姿态引发诗人思考,它的行动虽看似躁动,实则内心平静。最后两句"终朝墙壁间,颇有肥霜色",形象地写出墨蟹在墙壁上的生活状态,以及其墨色如霜的美丽。

诗人以个人的视角,不仅赞美了墨蟹的形态之美,更寓言般地探讨了生命的力量和艺术的创造,表达了对墨蟹及其背后创作力量的敬佩。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生动,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横溪回道中作

赤云蔽层霄,旱日作炎酷。

解带荫广厦,肤汗发如沐。

世无广寒宫,何地避蒸溽。

嗟嗟尚未已,里胥报甚速。

云有邑顽民,饮酒溢鼠腹。

半酣张空拳,中者致殒踣。

甲令著定宪,继踵当视覆。

驱车不敢缓,冒暑走山曲。

敝盖无丈阴,托庇何局促。

因思古贤宰,民鲜犯鞭扑。

子贱弗下堂,政务自清肃。

顾予今何人,为治乃不淑。

民既冒重辟,己亦苦匍匐。

胡不树善治,泰然处华屋。

形式: 古风

题可久上人房素屏

雕轩画室吴僧居,花草禽鱼屏面集。

岂如萧爽大士堂,雪山数尺平头立。

满斋虚白已自生,隔坐纷华不容入。

霜毫一扫都无痕,独有淋漓粉光湿。

好丹世上空纭纭,趣与师同百无十。

常时吟客惟我来,共爱此屏微静翕。

目睛难驻手试扪,指下琉璃无寸涩。

愿乘醉笔留几行,为写高僧白云什。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题惟晤师斑竹杖

蜀江濯锦含文漪,竹生江岸初绿滋。

锦波一浸入竹肌,万洗不落斑在皮。

又闻泪点洒舜妃,遗迹渐染传今时。

搯不受爪滑可持,隐起高节无屈攲。

江神虽宝莫自私,烟根忽逐霜刀离。

截而为杖得者谁,庞眉大士今一枝。

斑斓颇与坏衲宜,朝跻山巅暮江湄。

山备兕虎江蛟螭,尔杖未折莫汝危。

足力自健无险巇,安用童子两肩为。

当年常竹纹无奇,犹托变化神葛陂。

况此已是斑龙儿,长恐一旦风云随。

复整头角还天逵,未必久为师有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婺源胡氏翛然堂

歙山碧参差,歙水绿演漾。

之子山水间,筑室傲天壤。

山空鸟飞鸣,水净鱼下上。

观鱼悟至乐,听鸟悦幽响。

一樽泯悲欢,万事齐俯仰。

人境两翛然,无复尘区想。

故人石渠英,缘以命堂榜。

作诗羡高怀,中服非外奖。

嗟今急名人,疾足投世网。

心挠迹固喧,求得道已枉。

兹理曾莫知,所趋岐已两。

予亦慕子徒,泉石久思往。

何当伴琴觞,一鼓东南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