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四月十二日,外甥唐侣笙贤甥招余小饮怡园,在座有曹君远模、许君颂慈、祝君毅臣、陈子景侯暨余六人,各述年龄,适得三百六十岁。其事甚巧,佥谓不可无诗以纪之。余成七古一章

浙东飞将东西邻,千乘万骑屯江滨。

市虽不惊野不变,怎奈兵荒终困民。

自春徂夏人蜷伏,不时闻炮胆战频。

眷焉南郭开复社,敌人星散同逋臣。

正苦胸中多结轖,凭谁一扫万斛尘。

惠然客来非不速,邀我怡园情倍真。

座中屈指人凡六,曹王许祝及唐陈。

古稀以上居其半,艾壮而外亦二人。

合之整数无奇零,适得三百有六旬。

多一人焉固不可,少一人焉亦不伦。

自是天然玉合子,或如乞巧图相因。

若以有馀补不足,花甲重周亦平均。

转瞬三万六千日,一一渐可百年臻。

况今日长如小年,一日过去如二日。

傥或人各六十岁,便各一百有二十。

此意非自鲰生开,先我而言有苏轼。

前者创之后者因,莫诮浮烟与浪墨。

吾侪既作忘年交,何分谁主与谁客。

世界共和我共寿,当然共浮一大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相聚怡园的情景。通过描述他们的年龄总和恰好为三百六十岁这一巧合事件,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友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浙东飞将东西邻,千乘万骑屯江滨”似乎暗示了某种历史背景或特定情境,但具体的历史事件并未明确指出,这可能是指某个时期军事集结的场景,象征着动荡与变革。接着,诗人通过“市虽不惊野不变,怎奈兵荒终困民”表达了对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的关切,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进入主体部分,诗人详细描述了聚会的场景:“自春徂夏人蜷伏,不时闻炮胆战频。”这句描绘了战争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紧张与恐惧。然而,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聚会的人们却能在“南郭开复社”找到避风港,象征着在逆境中寻找精神寄托与团结的力量。

聚会中,诗人特别提到了年龄的巧合:“正苦胸中多结轖,凭谁一扫万斛尘。”这里的“结轖”比喻内心的困扰,而“万斛尘”则象征着生活的烦恼。通过邀请客人来“怡园”,诗人找到了释放内心压力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详细列举了在场的六位嘉宾及其年龄,展现了聚会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合之整数无奇零,适得三百有六旬。”这种对年龄的精确计算,不仅体现了聚会的精心安排,也寓意着人生的丰富与多彩。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若以有余补不足,花甲重周亦平均。”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平衡与和谐的追求,即使在不同年龄的人之间也能找到共同点,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平均”。同时,诗人也借由这个假设,表达了对长寿与共享生命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在复杂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接、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年龄巧合的诗,更是一幅描绘人类共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收录诗词(12)

王其元(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丁卯六月上浣六日陶社消夏第一集

严寒不离腊,盛暑不离伏。

是以冬夏间,古人重休沐。

休沐各自有,期尽皆可卜。

消寒既九九,消夏又六六。

今交夏至节,大雨绝复续。

为霖或为霪,满坑亦满谷。

只因连岁荒,犹盼今年熟。

衰周既无寒,暴秦宁有燠。

我辈非热中,安用趋炎熇。

吾澄开社坛,泰半号名宿。

自经离乱后,无复旂鼓簇。

居者未安安,亡者徒仆仆。

存者望门投,殁者举家哭。

翛然社主人,差幸客免逐。

折柬复相邀,过当农祀谷。

置酒北窗下,莲叶香馥郁。

不须藕与冰,不必丝与竹。

欢然朋盍簪,相与醉醽醁。

譬饮清凉散,千金同一服。

怀此柳下风,几疑身超俗。

理乱且不知,遑问世逐鹿。

顾我近市居,尘嚣无术扑。

城市而山林,惟君此为独。

相约旬一游,尘襟涤万斛。

形式: 古风

庚午四月廿七日章君塍粟补举消寒第九集赋此

一饮一啄关定数,一死一生数尤注。

消寒仅传九九图,冬去春来春又去。

异哉此会独延长,是何濡滞必有故。

忆从去冬赏菊筵,无少无长十人与。

当筵序齿整无零,五百八十寿诗赋。

消寒荟萃十一人,首倡冬月廿九辰。

社主兴豪先开宴,言定拈阄依次轮。

轮台已过病夫会,九转消寒待君身。

时则病夫未病也,而君无病忽吟呻。

河鱼腹疾将奈何,绵延床蓐历数旬。

历数旬,会遂停,君病将痊病夫病。

汤药纵尝难续命,可怜未满来复期,地下修文病夫应。

幸君病体日渐康,调摄经旬病若忘。

清门席上近相见,依然饮啖竟如常。

今且补作消寒会,宝墨楼头文宴张。

况兼补缺有钱起,虽较病夫少十载。

若从今岁算相加,亦与去年数相似。

得此天然玉合子,不惟消寒一局缺者完,抑且庆祝六百将自后年始。

形式: 古风

九日怡园雅集

吟风弄月夏秋好,霜信又催重九早。

避暑已过寒未来,佳节登高豁怀抱。

渊明生日传无徵,聊就重阳祝寿考。

同侪争上皆山亭,定有天风吹浩渺。

怡园主人兴最豪,何止十人才足了。

远公本储斗石才,日课夫子犹自道。

汝南夙负月旦评,一编诗集追丁卯。

松庵三绝媲不知,早共枝山推墨宝。

西堂佳句梦中搜,搜罗待续江干草。

塍公味公皆好游,齐树燕云供摛藻。

馀子莘莘亦善诗,近体古体会心巧。

下走仅为下里吟,一曲阳春和终少。

疏风冷雨满城来,名句自属潘邠老。

子安年少得名滕阁序,有神助风风帆饱。

七百里中一夕来,轻舟飞送疾如鸟。

当将即席赋至落霞秋水惊人句,遂使都督以下文武读之齐倾倒。

而我撚断吟髭,祇恐腹中空空笑我难就稿。

羡君负大才,叹君知先兆。

宦游既倦早归来,三径未荒篱菊绕。

掩关习静怕自怡,结庐幸无车马扰。

娱情诗酒复力田,百亩种分粳秫稻。

园名怡兮社名陶,希古渊明志独矫。

我读渊明九日诗,有花有酒溢言表。

有酒可招刘伶陪,无酒或仿杜康造。

龙山落帽韵事传,嘲孟有文文已杳。

陶孟两家本旧姻,玉润冰清相映皎。

坡公爱陶并爱孟,九日和陶诗意晓。

孙盛嘲文久失传,坡公补之岂曰小。

君性爱陶亦爱苏,尚友古人胸襟何浩浩。

古人登高为避灾,只今避灾无仙岛。

可怜岁岁遇兵灾,何日灾消身足保。

此閒学士有青莲,追陪况有采芝皓。

有酒学仙神与游,无酒学佛形似槁。

惟君斗酒诗百篇,清新俊逸侔庾鲍。

一官一集亦有人,翰墨因缘留鸿爪。

诸君皆属风雅才,岂徒赠句欢联缟。

顾余南郭亦滥竽,覆瓿讵可灾梨枣。

沧桑变幻乱靡平,万斛愁凭一尊扫。

形式: 古风

庚午二月初二日为怡园主人六旬双庆暨母夫人八秩华诞社友具餪筵为寿二首(其一)

豫祝怡园嘏,春阴酿绮筵。

几人周甲庆,一老杖朝年。

母寿兼妻令,宾嘉复主贤。

楼头听夜雨,消息杏花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