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行

烛龙烛龙,女居阴山之阴,大漠之野。

视为昼,瞑为夜。吸为冬,嘘为夏。

蛇身人面发如赭,衔珠吐光照天下。

天地宽,日月小,乌兔盘旋行不了。

穷阴极漠无昏晓,女代天光补天眇。

女乃不知日被黑子遮,月为妖蟆食。

五纬无精光,万象尽夺色。

下民媕菼皆昏惑,烛龙烛龙代天职。

胡不张尔鬣,奋尔翼,磨牙砺爪起图南,遍吐神光照南极。

补缺兔,无损伤。正畸乌,不倾昃。

妖蟆黑子纷诛殛,重光重轮开万国。

胡为藏头缩尾穷阴北,坐视乾坤黯然黑。

乾坤若崩摧,吾恐女龙有神无处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烛龙行》,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宪。诗人以烛龙这一神话形象为载体,展现了天地间阴阳交替、四季更迭的自然现象。烛龙被描绘为居住在阴山深谷、大漠荒野的神秘生物,其眼睛睁开为白昼,闭合则为黑夜,呼气为冬,吐息为夏。形象独特,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力量。

诗人通过烛龙的形象,寓言性地表达了对宇宙秩序的关注,暗示了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他批评了烛龙未能履行其照耀大地的职责,让百姓生活在混沌不明之中。诗人期望烛龙能振作精神,发挥神力,驱散黑暗,恢复天地间的光明和秩序。

然而,烛龙却选择了退缩,诗人对此表示疑惑和不满,呼唤烛龙应挺身而出,纠正天象的失常,使万物重新焕发生机。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象征意味,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法则和责任担当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1)

张宪(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翎雀

真人一统开正朔,马上鞮鞻手亲作。

教坊国手硕德闾,传得开基太平乐。

檀槽谽谺凤凰腭,十四银镮挂冰索。

《摩诃》不作《兜勒》声,听奏筵前《白翎雀》。

霜皬皬,风壳壳,白草黄云日色薄。

玲珑碎玉九天来,乱撒冰花洒毡幕。

玉翎琤珄起盘礴,左旋右折入寥廓。

崒嵂孤高绕羊角,啾啁百鸟纷参错。

须臾力倦忽下跃,万点寒星坠丛薄。

䂮然一声震龙拨,一十四弦喑一抹。

鴐鹅飞起暮云平,鸷鸟东来海天阔。

黄羊之尾文豹胎,玉液淋漓万寿杯。

九龙殿高紫帐暖,蹋歌声里欢如雷。

《白翎雀》,乐极哀。节妇死,忠臣摧。

八十一年生草莱,鼎湖龙去何时回?

形式: 古风

怯薛行

怯薛儿郎年十八,手中弓箭无虚发。

黄昏偷出齐化门,大王庄前行劫夺。

通州到城四十里,飞马归来门未启。

平明立在白玉墀,上直不曾违寸晷。

两厢巡警不敢疑,留守亲侄尚书儿。

官军但追上马贼,星夜又差都指挥。

都指挥,宜少止。

不用移文捕新李,贼魁近在王城里。

形式: 古风

伍拿罕元帅斩新李行

中原恶少称新李,八尺长躯勇无比。

铁枪丈二滚银龙,白面乌骓日千里。

攻州劫县莫敢撄,乌羊浑脱缦胡缨。

轻车壮士三十两,战则为阵屯为营。

殿前将军不敢搏,羽林孤儿甘受缚。

柳林道上掠宝车,独树堆边劄毡幕。

吐蕃老帅西南来,虎头不挂三珠牌。

弊裘羸马失故态,宝刀绣涩盔生埃。

步入中书谒师相,愿请长缨三百丈。

生缚凶魁献至尊,不使朝廷乏名将。

相臣入奏大明宫,玉音特赐天厩骢。

亲军百骑备两翼,綵旗尽出东华东。

硬弓二石力逾弩,长驱夜走涿城下。

土冈无树著伏兵,两阵相当如怒虎。

弯弯弓弰抱团月,点点枪尖飞急雪。

神骓未随白羽仆,贼颅已逐青萍缺。

一骑平原报捷归,天狗有声流作血。

形式: 古风

橘洲行

太湖之水分三支,注为长泖东去无已时。

泖湾之口有大橘,一树盘盘荫门楣,里邻呼为橘洲众所知。

洲之上,橘之下,矮屋六七间皆茅茨,孝子万生三世以来皆居之。

生衣无绫锦华,食无肉作糜。

读书谈道,操履步步以古哲自砺,不肯苟为。

堂有老亲白发垂,必须甘旨备二膳,家贫不常得,十年客寄为人训其儿,所得金悉以为奉母资。

母病下痢,不能自洁,生即弃业归。

取中裙,湔溲秽,手奉虎子,昼夜伺母,不使床席沾淋漓。

母有女,赘狼婿,不识孝义惟务利,日思剥取生家资。

甚至汤药之费亦来掊剋,生即与之无吝词。

惟恐致斗伤母慈,使母不得瘥,以陷终天无穷悲。

卒能护持母病无恙,以终天年之寿期。

噫吁嚱,橘洲之水清且漪,橘洲之橘硕且饴。

饮洲之水,食洲之橘,谁无父母思。

嗟哉万生孝义今古稀,我诗直欲追韩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