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帘山天湖

翠帘高凌天,峰麓旷且平。

何年此蟠龙,遂成秋水泓。

呼吸纳元气,溟濛变阴晴。

云雷地中起,日月波上生。

上有空僧巢,岩栖炼神形。

寥寥水月观,洞见心胸明。

我昔凌天梯,恍若登赤城。

浮杯动松影,发笑回天声。

从兹便高举,永极云霞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翠帘山天湖》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首句“翠帘高凌天”以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山峰之高,仿佛绿色的窗帘直插云霄。接下来,“峰麓旷且平”描绘了山脚下的开阔和平静,与上句形成对比,展现出山势的层次。

“何年此蟠龙,遂成秋水泓”暗含历史沧桑,想象山峰如龙盘踞,经过岁月变迁,化为清澈的秋水湖泊。诗人通过“呼吸纳元气,溟濛变阴晴”进一步渲染湖面的神秘和气象万千,暗示其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云雷地中起,日月波上生”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湖面波光粼粼,如同云雷在地下涌动,日月在水面升起,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奇幻景象。接着,诗人引入“空僧巢”和“岩栖炼神形”,增添了禅意和超脱的氛围。

“寥寥水月观,洞见心胸明”表达了诗人在此处的内心感悟,通过静观水月,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洞察。最后两句“我昔凌天梯,恍若登赤城”回忆自己曾攀登此山的壮志,而“浮杯动松影,发笑回天声”则寓言超脱尘世的逍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翠帘山天湖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

秋山晚苍苍,引兴白云际。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

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

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

经诵有时閒,了了见山翠。

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

云卧复何为,冰弦写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

身寄孤鹤巢,梦如幽兰气。

夜分气候白,隐隐月初至。

阳涧澹空明,阴林破深邃。

久怀缁锡邻,颇与云山契。

章甫如可投,期君访灵异。

形式: 古风

访玄章师不遇

真僧驻锡处,云床在西峰。

应物无所住,安知来去踪。

今来结青瑶,又向何山逢。

白日无经声,金飙但鸣松。

悬思永今夕,杳霭秋天钟。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道中偶咏

林馆夕暂休,星驾晓仍发。

沉沉树若烟,浩浩溪如雪。

白首倦长途,青山笑予拙。

形式: 古风

宿黄梅五祖寺

佛祖说法处,迥与诸天邻。

珠宫历浩劫,桂殿馀真身。

登攀访灵异,礼谒知宿因。

地远泉石怪,人閒猿鸟驯。

松杉覆窗户,湿竹清衣巾。

花雨出深夜,天香来暮春。

久知簪组妄,思与缁锡亲。

所希慧灯影,为余照迷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