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宣抚三首(其一)

棹发嘉陵即帝庭,山川草木若为情。

忠嘉但有三千牍,威爱犹传十万兵。

天象共符虚右席,坤维一带失长城。

西南所系安危大,何止雪山分重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从嘉陵江出发直抵朝廷,山水草木似乎也有情感。
忠臣嘉言仅留下三千卷书信,威严与爱护仍能指挥十万大军。
天象预示着重要的位置空缺,失去了西南的屏障如同失去长城。
西南地区关系到全局的安危,岂止是雪山的轻重之分。

注释

棹发:乘船出发。
嘉陵:地名,指嘉陵江。
帝庭:朝廷。
若为情:仿佛有感情。
忠嘉:忠诚的嘉言。
三千牍:三千卷书信。
威爱:威严和爱护。
十万兵:十万大军。
天象:天文现象。
虚右席:象征着权力的空缺。
坤维:指西南方位。
长城:比喻国家的屏障。
西南所系:西南地区的关联。
安危大:关系重大。
雪山分重轻:不仅仅是雪山的轻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送郑宣抚三首(其一)》。诗人以嘉陵江的舟行作为起笔,将郑宣抚送往朝廷的场景与沿途的山川草木相融合,赋予它们情感,暗示了郑宣抚此行的重要性和所承载的责任。"忠嘉但有三千牍",表达了对郑宣抚忠诚且才智过人的赞誉,三千牍(文书)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治政能力;"威爱犹传十万兵"则描绘出他深受军民拥戴,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接下来,诗人通过"天象共符虚右席",将天文现象与郑宣抚的地位相联系,暗示他将在朝廷中占据重要位置。"坤维一带失长城"暗指国家西部边防的重要性,而郑宣抚的到来仿佛是弥补这一缺失的长城。最后,诗人强调西南地区的安危关乎全局,远超过雪山的局部意义,表达了对郑宣抚寄予的厚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却寓言深远,既表达了对郑宣抚的赞美和期待,也寓含了对国家社稷的忧虑和祝福。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春

春色忽随流水去,人间谁解绊风光。

一声杜宇乾坤隘,万点飞花日月忙。

道阻岂能游上苑,年衰无复梦幽塘。

蜂情蝶意都萧索,难化吾心一寸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赞可参议赴临安倅三首(其三)

亭上衔杯日,江边掺袂时。

一年浑共醉,万里各相思。

老得青眸顾,心将白首期。

青云如在手,故旧莫遐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赞可参议赴临安倅三首(其二)

纷纷称别驾,天邑独为荣。

日月光偏近,云霄路正平。

几年留楚峡,一旦上蓬瀛。

廊庙皆知己,弹冠意气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赞可参议赴临安倅三首(其一)

春水归舟疾,秋天去路高。

乍辞王俭幕,行佩吕虔刀。

畿甸略舒骥,海门须钓鳌。

平生忠信在,枕席过风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