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山中归隐生活到重返尘世的心理变化与情感世界。首句“林居懒性正相宜”,点明了诗人喜爱隐居山林的生活,这种懒散自在的性格与山林环境相得益彰。接着,“况复高堂鬓似丝”一句,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岁月的流逝,高堂象征着年迈,鬓发如丝则暗示了时光的无情。
“欣际乾坤新定位”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社会、重新找到人生定位的喜悦之情。“敢将丘壑傲清时”则展现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内心仍保持着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敬仰,不随波逐流,保持自我。
“阿谁径竹频供笋,无奈庭荆故恋枝”两句,通过竹笋和荆枝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与留恋。
最后一句“欲去踌躇千万绪,深情惟有白云知”则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渴望融入社会,又难以割舍对自然的依恋,心中千头万绪,唯有白云能理解这份深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