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灵观即事二首(其一)戊寅五月十六日试宏词

灵宫初雨馀,散策步幽径。

深樾不见人,微风度疏磬。

心闲偶无事,虚极自生听。

时复静中喧,归禽暮争暝。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灵观之中的宁静景象。首句“灵宫初雨馀”,点明了地点和天气状况,雨后初晴,空气清新,为接下来的场景铺垫了基调。接着,“散策步幽径”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行走状态,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深樾不见人,微风度疏磬”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神秘的氛围。茂密的树荫下,几乎看不见人影,只有微风吹过,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增添了几分禅意和超脱感。

“心闲偶无事,虚极自生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仿佛能听到宇宙间最细微的声音,这种体验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最后,“时复静中喧,归禽暮争暝”两句,以动态的视角收尾,描绘了傍晚时分,归巢的鸟儿在寂静中发出的喧闹声,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又在对比中达到了和谐统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会灵观即事二首(其二)

欹枕北窗风,书叶久未定。

午梦破华胥,起看松阴正。

闲居观物化,静处见天性。

鸣鸠亦何为,谷谷自相应。

形式: 古风

题东坡石钟乳山记墨

东坡谪齐安,人怒神所许。

倒骑卧水龙,醉踞石头虎。

赤壁万里江,一叶吾敢侮。

归来抵湖口,此乐乃并与。

扁舟绝壁下,鹳鹤如人语。

风雷相轰豗,水石互吞吐。

山遗洞庭乐,帝下钧天舞。

石钟不吾欺,一證万万古。

遗墨落人间,讹缺十四五。

模糊鲁壁简,剥落岐阳鼓。

蜿蜒半鳞甲,尚恐脱风雨。

画移瓦棺壁,剑化延平渚。

祝君十袭藏,堤防六丁取。

形式: 古风

武元直画乔君章莲峰小隐图

武君非画师,胜槩饱胸臆。

太华五千仞,驱写入盈尺。

飞泉峰顶来,落我松下石。

清风忽吹散,琴上溅馀滴。

呼儿急写之,指下淋漓湿。

未知责子翁,颇复有此适。

何时图中人,真作林下客。

青山不违人,但恐富贵逼。

勇退良独难,此愿谁能必。

向来燕赵閒,逆旅拜真逸。

儿时弄琴者,天涯老相识。

俛仰四十年,父子埋双璧。

卷中题诗人,十九已仙籍。

年光飞鸟过,纸上但陈迹。

对此还自伤,何事为物役。

还丹日月迟,白首光阴疾。

文章真小技,身外皆长物。

拂衣归去来,莲峰入心碧。

形式: 古风

中元夜祭太一罢对月

今夕知何夕,白露涵秋空。

褰衣踏明月,如在琼瑶宫。

细数秋兔毫,桂树何玲珑。

当年谁所种,翳此天公瞳。

清光知人意,飞影入杯中。

流霞酌不尽,清光浩无穷。

我欲溯白云,一访东坡翁。

扁舟下赤壁,此乐将无同。

畴昔缟衣仙,化作羽衣僮。

酒酣邀我去,鹤背冷松风。

灵宫夜醮馀,香雾飞不起。

更衣步石坛,风露浩如洗。

月波走金蛇,入我清尊里。

引杯不复疑,弓影正如此。

夜深闻雁过,歘见巾落几。

松閒龙一吟,风庭应落子。

空中步虚声,隐隐犹未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