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归来

儿归来,儿归来,百年郎罢恨,何日宁馨回。

东去但除严母墓,望思空筑茂陵台。

儿归来,儿归来,一声未尽一声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儿归来》是金末元初时期诗人李俊民的作品,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失散子女的思念与期盼。诗中运用了反复和对比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首句“儿归来,儿归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散子女的呼唤与渴望,重复的“儿归来”不仅强调了主题,也营造出一种急切而深情的氛围。接下来,“百年郎罢恨,何日宁馨回”两句,将时间的漫长与内心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暗示了诗人因子女离散而产生的无尽遗憾与期盼,同时也表达了对子女早日归来的深切愿望。

“东去但除严母墓,望思空筑茂陵台”这两句则通过描述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东去的流水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而“除严母墓”和“筑茂陵台”则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暗示了诗人对子女离世的哀痛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儿归来,儿归来,一声未尽一声哀”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用连续的呼唤表达出对子女归来的强烈渴望,同时“一声未尽一声哀”则揭示了即使在呼唤中也难以掩饰的悲伤,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子女离散的深刻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团聚的强烈渴望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赠郭显道医

恶石聚散元气朴,本草搜剔造化窟。

俱收并蓄笼中物,山精水怪藏不得。

休言魄为天所夺,入其手者命可活。

须防姮娥去奔月,大胜扁鹊能起虢。

君不见钱子飞,药不敢施为鬼胁。

形式: 古风

和荅董用之

将军死战血染衣,空山白骨鬼夜啼。

洗兵政要及时雨,天祸未悔无云霓。

卧龙不起主张汉,猎犬待烹侥倖齐。

就中儒冠身多误,如坐矮屋头常低。

敢将龙钟哀造物,但幸老大能扶犁。

咄哉董生三寸舌,善谑不思为虐兮。

人间回首忧患始,去之不速将噬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再和秦彦容韵

扊扅歌后伏雌烹,箸犹未下愁覆羹。

布衾多年踏里裂,夜半寒窗洒风雪。

待与重寻痛饮师,东山杲杲日出迟。

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一字不入高人诗。

几年不踏红尘路,直入白云最深处。

君不见洛阳城下来归魂,一梦思乡叹温序。

形式: 古风

荅祁定之韵

黄菊催秋暮,青山劝客归。

事随时渐改,人与物皆非。

爽气收残暑,闲云送落晖。

平生会心似,别后往来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