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志

前日徒嗟与世违,从今绝世心事微。

弥陀印里一身重,梵网经中万古非。

元亮胡然兹漫浪,遗民有侣便因依。

欣予不负遂初赋,寄愧于颜得所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从前感叹与世俗不合,从现在起我将心事隐藏
在佛经中我感到沉重,世间法则对我来说却是永恒的错误
陶潜为何如此放浪形骸,流离之人有了同伴就有所依靠
我欣喜能坚守初衷,虽有愧疚但找到了归属

注释

徒嗟:感叹。
违:不合。
绝世:与世隔绝。
心事微:心事隐藏。
弥陀印:佛经中的弥陀(指阿弥陀佛)。
一身重:内心沉重。
梵网经:佛教律典《梵网经》。
万古非:永远不正确。
元亮:陶渊明的字,这里指代他。
兹漫浪:放浪形骸。
遗民:流离失所的人。
侣:同伴。
不负:不辜负。
遂初赋:坚守初衷。
寄愧:带着愧疚。
得所归:找到归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新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疏离和对佛教信仰的寄托。"前日徒嗟与世违",诗人曾感叹与世俗不合,但如今决定超脱尘世,心境变得淡泊。"弥陀印里一身重,梵网经中万古非",他将自己置于佛经的世界,感到心灵得到了解脱,认识到世俗价值观不再适用。"元亮胡然兹漫浪",这里借陶渊明(字元亮)的隐逸态度,表达了自己的随性自由。"遗民有侣便因依",诗人找到了精神上的伴侣,即佛教信仰,可以依靠和依赖。最后两句"欣予不负遂初赋,寄愧于颜得所归",诗人欣慰自己坚守初衷,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从世俗到出世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佛教中找到的精神慰藉,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咏古十六首(其五)

昔在战国时,吴生固多奇。

弱鲁偶以将,彊齐不能支。

聿来守西河,纵横各有施。

黔首乐无贰,财用日以滋。

士卒思致命,官事咸允釐。

韩赵既来宾,秦人怯东窥。

魏郊昔多垒,中外安且熙。

当时计其功,谁复相等夷。

盛德乃不器,中智各有宜。

由来秉国钧,不类提军绥。

论列谩纷错,至当难重违。

桓桓盖世气,低徊下卑辞。

形式: 古风

辟谷

辟谷终无术,求田早自慵。

病能添旅思,雨善起秋容。

本色官犹阻,非时好孰从。

封侯如可觅,要自愧长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暮江

南潮胜韵此间无,醉本兰亭强学书。

人物本朝还可恨,谁传燕老暮江图。

形式: 七言绝句

题韦偃双松老僧图

两松郁苍苍,夭矫出奇峭。

翛然龙蛇姿,势欲排岩峤。

老禅独会心,默坐观万窍。

我亦发深省,倚槛一长啸。

此兴含千古,孰谓韦偃少。

形式: 古风 押[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