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忆秦娥·忆姊》由清代诗人陈敬(端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对亡故姐姐深切的怀念之情。
开篇“心如结”,以形象的比喻直接点出内心的沉重与哀痛,如同被紧紧束缚的结一般难以解开。接着,“风前空把名香爇”一句,借焚香的动作表达对逝去之人的思念,香烟袅袅,似乎能寄托生者对亡者的哀思与怀念。然而,“名香爇”后,却无处寻觅亡者的踪迹,只有那空荡荡的香灰,象征着姐姐已远去,无法再相见。
“名香爇”之后的句子“姊归何处,贝宫瑶阙”,将姐姐的形象与神话中的仙境联系起来,暗示了对姐姐美好灵魂的向往与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姐姐离去的无奈与不舍。仙境的设定,既是对姐姐美好品质的赞美,也是对死亡的一种超脱与接受。
接下来,“银釭频剔明还灭”描绘了诗人反复点亮油灯的情景,灯光明灭之间,既有对姐姐的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灯光明灭,象征着生命的起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听来村鼓含悲咽”一句,通过村鼓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村鼓声声,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离别与哀愁,而“含悲咽”的描写,则是诗人内心悲痛的直接流露,声音哽咽,难以言表。
最后,“怕伤亲意,泪珠偷浥”表达了诗人担心自己的悲伤会伤害到亲人,因此只能偷偷地流泪,不愿让他人看到自己的脆弱。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保护,以及在面对失去亲人时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忆秦娥·忆姊》以深情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对亡故姐姐的怀念与哀思,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