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韩勉夫枝巢(其一)

万物各有性,逍摇即自安。

均鸠得巢易,躁蟹寄身难。

莫羡高头树,须防静处丸。

如今洛阳第,谁到子孙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世间万物皆有其本性,随性自在就能感到安心。
斑鸠筑巢容易,而急躁的螃蟹却难以找到栖身之地。
不要羡慕高高在上的树木,要提防暗处可能的陷阱。
如今的繁华洛阳宅第,将来又有谁能和子孙一起欣赏呢?

注释

万物:指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性:本性,特性。
逍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自安:自我感觉安定。
均:都,一律。
鸠:斑鸠,一种鸟类。
巢:鸟巢。
躁蟹:形容性急躁的螃蟹。
寄身:寻找或依赖他处居住。
莫:不要。
高头树:比喻高位或显赫的地位。
须:必须,应当。
静处丸:暗处的陷阱,比喻危险或阴谋。
洛阳:古都,这里代指繁华之地。
第:府邸,住宅。
子孙:后代子孙。
看:欣赏,观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寄题韩勉夫枝巢(其一)》。诗中通过对万物各有性格和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事物安于本分、适应环境的哲学思考。

"万物各有性,逍摇即自安。" 这两句开篇便揭示了诗人的核心观点,即万物都有其固有的品性,当它们遵循这种本性自由舒展时,便能达到一种内在的平和与满足。

"均鸠得巢易,躁蟹寄身难。"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鸟类和昆虫生活状态的对比,进一步阐述了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均鸠(即乌鸦)能够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栖息之所,而急躁的癞蝤(一种蟹类昆虫)却难以安身,这反映出顺应自然规律与违背其带来的不同后果。

"莫羡高头树,须防静处丸。" 这两句诗告诫人们不要总是羡慕那些显赫的、高大的存在,因为往往是在平静无为的地方隐藏着危险,这里暗含了对人世间争斗和背后潜藏的危机的警示。

最后,"如今洛阳第,谁到子孙看。" 这两句诗转向现实生活,提到了洛阳城中可能是某个人的住宅(洛阳第),而这个人可能已经不在了,留下的是空房和后代的观瞻。这既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流转变迁的深刻体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传递了一种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同时也包含了对历史沧桑和生命易逝的沉思。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崇寿印师以诗见惠次韵答之

客问王居士,如何是半僧。

祛缘都未尽,学道又无能。

身世随忙业,妻儿饱岁登。

时逢方外士,陪奉说心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庸斋薛微之里居时与仆为莫逆交乱后寓洛西时来关中每相见必诧郝婿之为人岁辛未秋绍先沿檄至长安始得因杯酒接殷勤观其气概知庸斋之不予欺也今因其归诗以饯之

玉润冰清久著名,长安一见眼增明。

笑谈已了关中事,慷慨还成灞上行。

桑落酒边还适意,渭城歌里莫伤情。

寄身琴鹤堂中相,早为皇家致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得小儿书寄二陈学颜字有楷法

前代风流颜太师,英风烈烈动朝仪。

危身已著当时节,正笔犹开百世疑。

儿作此书真识路,翁因忆汝念临岐。

殷勤莫改平原脚,庆及门闾会有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得周朋诗云方为秘府书石渠二字作诗美之

斡地排天力有馀,倚空金榜称华胥。

快兼长史三杯酒,优重中郎六体书。

字向云门增瑞彩,思从天陛听传胪。

集贤学士相惊顾,应道挥毫古不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