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遇陈二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

如何守苦节,独此无良媒。

离别十年外,飘飖千里来。

安知罢官后,惟见柴门开。

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

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

伊昔望霄汉,于今倦蒿莱。

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常常感到愧对鲍叔牙的仁义,期待自己能成为辅佐王者的人才。
为何坚守清苦的节操,却无人引荐我这样的贤良之才。
分别已有十年,如今漂泊千里归来。
谁能料到辞官之后,只看见简陋的柴门虚掩。
我在贫穷的巷子里隐居,高堂之上诵读古老的诗篇。
篱笆根处长满了花草,井台上青苔蔓延。
昔日曾向往广阔的天空,如今却疲倦于这荒凉的草木。
男子汉尚未实现抱负,暂且借酒浇愁以慰藉心怀。

注释

忝:有愧于。
鲍叔义:鲍叔牙的宽厚仁义,比喻知己或贤友。
王佐才:能够辅佐君王的大才。
苦节:清苦的节操。
良媒:引荐人才的好机会或人。
飘飖:飘荡不定,形容四处流浪。
柴门:简陋的门户,象征贫困。
南陔:古代诗书中的典故,表示高雅的学问。
莓苔:青苔,象征荒凉和久无人迹。
霄汉:天空,这里指远大的理想或仕途。
蒿莱:野草,比喻困厄的境遇。
手中杯:借酒浇愁,表达无奈与寄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鲍叔义的深厚情谊和赞赏。诗人期盼鲍叔义能成为像王佐那样的贤才,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媒介来表达这种期望。十年离别之后,鲍叔义从千里之外归来,诗人得知他辞官后,只看到柴门大开,感慨万分。

诗中,“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两句描绘了鲍叔义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安逸。随后的“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则是对这种隐居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然而,诗人心中的忧虑并未消散。“伊昔望霄汉”一句表达了过去仰望天际的豪迈志向,而“于今倦蒿莱”则显示了现实中的倦怠与无奈。最后,“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是诗人对鲍叔义的鼓励,希望他在命运尚未如愿之时,便珍惜眼前的酒水,享受简单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宋中遇林卢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

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

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

邂逅逢尔曹,说君彼岩栖。

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

秋韭何青青,药苗数百畦。

栗林隘谷口,栝树森回溪。

耕耘有山田,纺绩有山妻。

人生苟如此,何必组与圭。

谁谓远相访,曩情殊不迷。

檐前举醇醪,灶下烹只鸡。

朔风忽振荡,昨夜寒螀啼。

游子益思归,罢琴伤解携。

出门尽原野,白日黯已低。

始惊道路难,终念言笑暌。

因声谢岑壑,岁暮一攀跻。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杂曲歌辞.邯郸少年行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形式: 乐府曲辞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

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

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

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

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

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

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

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