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三首(其二)

陇暮风恒急,关寒霜自浓。

枥马夜方思,边衣秋未重。

潜师夜接战,略地晓摧锋。

悲笳动胡塞,高旗出汉墉。

勤劳谢功业,清白报迎逢。

非须主人赏,宁期定远封。

单于如未系,终夜慕前踪。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太守行军作战的紧张与激烈,以及将士们的英勇与忠诚。首句“陇暮风恒急,关寒霜自浓”渲染出战场的肃杀氛围,傍晚时分,大风呼啸,关隘之上寒霜浓重,预示着战斗的残酷。接着,“枥马夜方思,边衣秋未重”两句,通过马儿在夜晚思念家园和战士们尚未穿上厚重边衣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无奈。

“潜师夜接战,略地晓摧锋”描述了军队在夜晚秘密行动,发起突袭,清晨时分便已攻破敌阵,显示出军队的机智与战斗力。而“悲笳动胡塞,高旗出汉墉”则通过乐器与旗帜的描写,营造出战场上的壮烈与豪迈,同时暗示了战争的胜利与荣耀。

“勤劳谢功业,清白报迎逢”表达了将士们虽历经艰辛,但以清白之身回报国家的信念,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非须主人赏,宁期定远封”表明了将士们并不追求个人荣誉或赏赐,而是为了国家安宁和人民福祉而战,展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单于如未系,终夜慕前踪”则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即使敌人逃脱,将士们也依然怀念过去的战斗经历,体现了对战争的深刻记忆和对胜利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战争的残酷与将士们的英勇,同时也蕴含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高尚道德的颂扬。

收录诗词(281)

萧纲(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 字:世缵
  •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503―551

相关古诗词

雁门太守行三首(其三)

三月杨花合,四月麦秋初。

幽州寒食罢,郑国采桑疏。

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

寄语金闺妾,勿怨寒床虚。

鹅军攻日逐,燕骑荡康居。

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京洛篇

南游偃师县,斜上灞陵东。

回瞻龙首堞,遥望德阳宫。

重门远照耀,天阁复穹窿。

城榜疑复道,树里识松风。

黄河入洛水,丹泉绕射熊。

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秋霜晓驱雁,春雨暮成虹。

曲阳造甲第,高安还禁中。

刘苍归作相,窦宪出临戎。

此时车马合,兹晨冠盖通。

谁知两京盛,欢宴遂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棹歌行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

从来入弦管,讵在棹歌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怨歌行

十五颇有馀,日照杏梁初。

蛾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

持此倾城貌,翻为不肖躯。

秋风吹海水,寒霜依玉除。

月光临户驶,荷花依浪舒。

望檐悲双翼,窥沼泣前鱼。

苔生履处没,草合行人疏。

裂纨伤不尽,归骨恨难祛。

早知长信别,不避后园舆。

形式: 古风